正文 第七百一十七章 心智(1 / 2)

在胡得海解釋的時候,浮山參謀處的縝密和紮實的作風也顯示了出來。

在丁宏亮等赴遼東細作的努力下,沿廣寧到義州,再到沈陽和遼陽,複州蓋州金州南關,最後是旅順,整個遼南的地圖都是被成功的繪製了出來。

當看到覺華島到旅順,再到皮島那綿延不絕的島嶼群時,鄭彩與鄭芝豹這叔侄倆都是互相使著眼色,彼此都看到對方眼中的震驚之色。

行船海上,最難的就是定位,當時的遠洋航行風險極大,從倫敦出發三艘船,曆時三年重新回到港口最多還隻有兩艘,三成的損失率是絕對有的,並且是無法避免。

一直到蒸汽輪船和蘇伊士運河的出現,縮短了航程和增加了動力,遠洋航行才不再是死亡率極高的畏途。

在此時的南中國海,鄭家肯定掌握了相當的海圖和航線,但無論如何,也是比不過眼前浮山海圖這樣的紮實與詳細。

鄭家以往就是對北部海域了解不多,受製於種種因素,雖有北上想法,一直難定決心。

其實也是鄭芝龍的胸襟格局的原故,在黃龍搗騰搞跨了最後的大明北方水師之後的幾年間也是鄭家飛速發展的時候,控製渤海和黃海絕非難事,但鄭芝龍滿足於在南中國海日進鬥金,不想再北上折騰了,此時鄭彩與鄭芝豹看到海圖之後,兩人竟是突然都有極度後悔的感覺。

如果鄭家早下決心北上,占據那些海島……現在又何必同人談什麼合作?

隻是一起這種心思之後,再看張守仁的神色時,鄭氏諸人又是趕緊將這種不合時宜的想法按了下去。

眼前這位,已經不再是幾年前那個剛剛冒起的小小遊擊,現在已經是擁兵數萬,鎮守一方,無論是實力還是名位都在鄭芝龍之上的一方豪強了,此時再來打什麼主意就太蠢了。

浮山這邊有計劃有行動,自是取信了鄭家這一邊,鄭彩抱拳道:“太保大人看來真是下了決心,光是看這海圖,恐怕就要花不小的人力和財力了。”

“這是自然。”張守仁點頭道:“所費花功夫當真不小。”

“太保胸襟格局,非常人能比。”鄭芝豹也是恭維道:“複遼之功一定是太保的,將來太保必能封國公!”

張守仁哈哈大笑,答道:“托鄭兄弟吉言了,本朝上次封國公還是永樂年間的事了,不過現下大局比永樂年間還不堪,沒準真會有頂國公帽子落在我頭上,誰曰不然?”

鄭氏叔侄此來也是有打聽大局的任務,聽著張守仁這話,叔侄兩人使了個眼色,便由口齒更靈便的鄭彩接話,打聽起天下大局來。

“鬆山之役朝廷必敗!”張守仁也不隱瞞什麼,沉聲道:“朝廷集十餘萬兵,八鎮總兵,營兵最多十三四萬,以本朝一萬兵吃四千空額來算,正兵最多十萬,八鎮總兵的正兵營和家丁加上一總督一巡撫的督標撫標,精兵不會超過四萬人!這麼點兵,皇上卻以為是雄兵十餘萬,一心隻想速戰速勝,朝中兵部多不知兵者,偏喜歡多方掣肘,洪承疇當然知兵,不過上受製於皇帝,中受製於同僚,下受製於諸多的驕兵悍將,焉有不敗之理?從大明這一邊來說,局麵就是如此,東虜那邊,卻是視錦州之戰為舉國之戰,我們的細作已經有情報傳來,東虜全麵動員,最少有十六萬正兵和餘丁奔赴戰場,其中披甲兵在十萬以上,兩相對比,我大明軍戰力不如人,兵力亦不如人,又不如人上下一心,對已對敵,無有一利,這樣看來,豈有獲勝的道理?”

眼前已經是交五月,現在舉國上下,最熱的話題就是援助錦州之役。

從十二年開始,皇太極派多爾袞和豪格叔侄圍錦州,後來因為包圍不利,免了自己兒子和兄弟的親王,降為郡王,然後派鄭親王濟爾哈郎前往主持,清軍挖壕的功夫十分了得,在錦州四周挖了幾十裏周長的長壘出來。

這是十二年下半年的事了,當時明廷朝議出來,就是決定援助錦州。

關鍵是錦州是撐在大淩河與小淩河的一個點,當年丟掉了義州和廣寧,使得東虜能順利越過遼西保壘群,由蒙古草原進軍關內。

崇禎二年之後,朝廷決定修大淩河堡,大淩河堡在錦州西三十裏,此堡若成,扼控上遊,虜騎若要入關,要麼破堡而入,要麼就得多繞道百裏,對一支大軍來說,是一個嚴重的打擊。

以皇太極的英明決斷當然不會容忍大淩軍堡建成,不僅不允,還出動四五萬人,將祖大壽何可綱等遼鎮兵馬圍在半完工的大淩城堡之內,圍城之餘,再複打援,將張春等人率領的援兵殲滅了幾萬人,最後全殲堡中的明軍。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