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一十章 大成(2 / 2)

他滿臉的遺憾之色,在場的人卻是麵麵相覷,張守仁捂著臉道:“得了,才一年不到的功夫,你已經做的夠好啦。”

眼前這位爺確實是這年代最頂級的農業專家,最不濟也能掛個之一。他的老師徐光啟是個妖人,所著的農業著作涉及麵十分廣,此外物理幾何等泰西學術也是十分精通,同時還是一個學問高深人人稱道的大儒……陳子龍就算拾人牙慧,在農學上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農業看起來簡單,是個老農扛把鋤頭就能把地給種了,但對土地地力的了解,水利的建設,肥料的利用,播種時機的掌握,諸如此類,能掌握好的才是專家。

陳子龍就是這樣的專家,在他的主持之下,選育種工作幹的很好,雖然和張守仁理想中的模樣還有不小的差距,但科學上的距離隻能用時間慢慢拉近,幾百年後,中國人才出了真正的農學專家,在育種上慢慢的趕上來,並且在無數種類中選育出了雜交良種,使稻米和麥子都可以雜交選育,真正解決了溫飽問題。

在眼下,想跨越幾百年的距離是不可能的,無非就是把農學常態化,把一些該做的東西給做好,不要把收成交給老天,隻要做到這樣,畝產翻個幾番其實是很稀鬆的事了……

“唉,我所不滿意的就是海外諸良種的選育……”

眾人汗顏之時,陳子龍仍然是一臉沉痛,絮絮叨叨的表達對海外種子選育失敗的不滿。

比如很受他厚望的玉米,產量一時半會的還真的上不來,一畝地隻能收幾十斤到一百來斤重,這麼點產量,確實叫陳子龍感覺很受傷……

其實玉米是真的好東西,正好在麥收入可以播種,使用地力有限,而且是抗旱的作物,不需要花太多精力去照料,和套種的高粱小米黃豆差不多,但玉米是越來越高產,上述的作物一畝產量十分有限,所以在玉米推廣開來之後,北方地區就以種值這外來作物為主了。

所謂的康乾盛世,在財力武力上都沒有什麼值得誇耀的,唯一可拿出來說嘴的也就是人口,但人口激增又是建立在把丁銀改為地銀,按田畝征收賦稅,而不是按丁口數字。這樣一來,隱瞞丁口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政府的統計數據才是真實的,而在此前,因為按丁征銀,無可避免的會有大量的隱瞞,另外一條,便是南美作物進入中國,經過百餘年的時間推廣和選種,到康乾年間時有穩定的收成,百姓吃不飽精糧,但玉米等作物抗旱抗災能力強,所以也不大可能如以前那樣大量的凍餓而死了。

“玉米不必急,三年或五年,十年或八年,反正我們一直選育下去,總會找到合適的播種時間和選育出好的良種。”

“唉,我的意思也是這樣……”

陳子龍向眾人點了點頭,道:“此地簡陋,隻能委屈大家了。”

張德齊笑道:“臥子兄說的這是什麼話,我等平時居華屋之內,臥子兄卻是一直住在這裏的,說這樣的話,叫人汗顏啊。”

“術業有專攻麼,叔平兄為了屯田之事,登萊青三府每個鎮子和農莊都走到了吧?這一年下來,騎壞的馬也有十來匹了,人也越見清臒……想起叔平兄來,我也是極敬服的。”

這麼一說,一群農政係統的人都是相視苦笑……大家其實原本都是大明各階層頂級的精英,張德齊雖然是一個窮秀才,躲在屋子裏教教書也能溫飽,而且有社會地位,現在看看彼此,一個個麵色黝黑,兩隻手都有厚厚的繭子,言不及經義,隻是談稼穡……想想大家的啟蒙老師孔夫子,那位主可是肉不方不食,根本不談農事的大貴族啊……

想一想大家也是心虛,似乎孔老夫子曾經對一個於農事感興趣的弟子大發脾氣,大約老頭子覺得高屋建瓴掌握全局要過癮一些,具體的事物不必由君子經手,這種態度影響了千年以下的讀書人,從這一點來說,老夫子的見識就不算太高明。

彼此客套已畢,陳子龍劈頭就對張守仁道:“太保你來的正好,番薯之約,想來要屢約了吧?這陣子我一直在想,大約是要輸給你,不過,還請把迷底揭開吧!”

“自然,今日前來,便是為此。”

張守仁做了一個讓客的手式,雖然已經快天黑,不過大家脾氣相投,都是不可能把今日事拖到明天的急性子,當下就由一隊內衛打起火把照亮,所有人都跨上坐騎,向著番薯田所在的方向奔行而去。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