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百零七章 收獲(2 / 2)

舞台已經搭好,張守仁已經有了登台唱戲的資本,又怎麼會流連於家庭的溫暖而無法自拔呢……無論如何,他已經登台唱戲,這會子想退出,也得問問別人是不是能同意了!

……

一路急馳,趕赴的地方當然是將作處。

昨日回來,林重貴這個將作處主辦不僅出迎,還帶了全家老小一起出來,如果不是礙著規矩,肯定是十裏遠迎,而且是跪迎。

這個工匠,算是張守仁真的撿到寶了!

將作處現在占地極廣,好在當初規劃的好,而且衛所這邊畢竟不似普通的鎮落,人煙不密,以種種辦法,將零星散落的軍戶搬遷掉,並非難事。

三年時間,從一個幾十個工匠的小作坊,一躍成為浮山最重要的部門,如果是在三年前這麼說,恐怕沒有一個人會相信。

“恭迎大將軍。”

和張守仁一再強調的一樣,不要行無謂浮誇之舉,今日巡視將作處,主要就是看三處,所以出迎的除了林重貴這個主辦外,隻有這三個地方的會辦一起出迎。

一曰鐵甲,二曰火銃,三曰火炮。

最近幾個月,這三處地方都有新的突破,當然,也是有新的決擇。有些事將作處不能完全做主,書信無法詳細說明,隻能現場來看。

看著林重貴,張守仁也不過多客套,誇讚了他幾句後,便是直接道:“先看火炮。”

此言一出,火炮的會辦和部下都是一臉高興,火銃組和鐵甲兩個部門就是哭喪著臉了。

“什麼樣子。”張守仁看著他們,笑道:“你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十分重要。不過我浮山軍火炮的問題最大,麻煩最多,所以一定要先看火炮。”

說起火炮來,確實是叫張守仁著急上火……失誤的地方太多了一些!先是用銅炮,鑄造工藝不過關,當時也是以試鑄為主,而且是偷偷摸摸的行為……內地軍鎮鑄火器是受到限製的,就算是崇禎年間法紀廢馳,以當時浮山的實力也得掩人耳目,不能公然進行。

工藝不佳,火炮炮膛的打磨是最容易出毛病的地方,加上銅價騰貴,而且不易大量購買,在當時,張守仁和林重貴因為鑄銅炮之事確實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後來有了萊蕪鐵礦,張守仁又決定以泥模法鑄鐵炮,開始時效果確實不錯,比起失臘法來,泥模法更快捷,對鐵炮來說,十分相宜。

可新的問題就在去年年底出現……鐵炮雖便宜,但效果卻是遠不如銅炮!最簡單的毛病,就是泥模需要太多的時間來晾幹!每個泥模,費盡心力製好之後,最少要四個月幹燥的天氣把泥模晾幹之後才可使用,隻要稍留一點水氣就算白費功夫。

“太保來了,試炮吧。”

炮廠設在將作處極南地方,前方無有人家,隻是群山和大海,偶然出現毛病也不會傷及無辜。

火炮已經擺好,張守仁一至,試炮的炮組成員就動作起來。

林重貴先介紹道:“太保,這就是從澳門過來的鑄炮師傅所說的四磅炮,打三斤重的鐵彈,全重是四百二十餘斤……銅炮是四百七十餘斤。炮身都是長四尺,銅炮是銅八錫二。兩炮都是用棉布定裝彈,比火槍打的快。炮組成員標配我們試過,太保說最少是用八人,但實際上四人足夠,再多也是浪費……其實就是兩人也打的響的。以眼前炮組的熟練程度,火銃六發火炮最多到九發或十發,彈藥用實彈和霰彈兩種,鐵彈三斤,用藥一斤半……”

對這些火炮已經經過了長期而嚴格的訓練,各種數據在林重貴和炮組的人都是如數家珍,十分的熟練。

張守仁對這種務實和審慎的態度向來是十分滿意的,點了點頭,誇讚了林重貴和在場人員,然後令道:“開始吧!”

一聲令下之後,兩門炮的炮組成員都動作起來。

他們的目標是半裏外的巨大標靶,目標是在山腹中間,兩個炮組先手是用單筒遠望簡單測距,然後炮長拿出銃尺和銃規,開始默算距離,再下來,就是由炮組成員搖動磨盤,調整炮架上的炮身位置,在搖動的時候,兩位炮長仍然在緊張的測算和調整之中。

等到最後時刻,炮長們終於確定了目標遠近,將火炮的炮口調校在了最終的位置上。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