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十四章 行軍(2 / 2)

他一下子取締不合適,會弄的鎮上大亂,不過規例就要收三倍以上,用來警惕那些也想開賭坊的,幹這種缺德買賣,利沒那麼大!

這麼一來,賭坊對張守仁自然就是又愛又恨,這一次張守仁大嘴巴說了不該說的話,正好被一群閑人當了真,賭坊開賭是天經地義的事,誰也不能說什麼,所以立了盤口,就把那些閑人的賭注全給接了下來。

至於會不會輸,賭坊還真沒想過會輸。

二百多裏,要說一個人能如神行太保戴宗那樣,賭坊的人還不敢保。六七百人,個個都能神行?這個是打死也不能信。

明日午時,那是鐵定到不了,絕無可能的事。

當然,為了顯示公平,幾家賭坊和參賭的人公推了幾個人當中人,他們不能參賭,隻是受托,得一筆好處,證明此事。

把人找好之後,這幾個中人便是騎著馬趕了出去,他們要一路跟隨,一直確定浮山兵到底是什麼時候到達為止。

這一場賭局,很多人當笑話,看著笑笑就算了。

但很多認真的人,也是真的參與其中,當然,經大多數是買張守仁他們輸。

畢竟在百姓們看來,二百多裏地,走的再快的腳程,不眠不休,十幾個時辰是有可能走到,但那是一個人竭盡全力,這近七百號人,是一支小型軍隊,這怎麼可能協調到全部能走到?大明王師奉命調度,方家集地處要衝,特別是鏊山衛和浮山所還有即墨營,隻要是往登州或是萊州,都是大半從方家集這裏走,所以這些年來,過的兵大家看的很不少了。

一般來說,明軍不是遇到重大事故,就是一營負責自己的防區,很少外調。

上次各營和衛所軍外調,還是崇禎早年第一次東虜入關的時候。

當時京師戒嚴,天下轟動,魯軍當然也是接到了勤王令。

兵部的調兵令什麼的還能拖一下,這種勤王令可是萬萬不能拖延的。天下至大之事,無過於君王的安危,京城在,大明在,京城失,大明亡。

身為明臣和武將,要是君王有難不救,那自然是說不過去。

說不過去是小事,要是事後清算,腦袋不保的可能性也是極大的。

再寬宏大量的皇帝,你在他危急的時候置之不理,你事後能不被清算?用腳指頭想想也能明白。

上次接到勤王令,魯軍就是能動的全動起來,各總鎮,分協,分守,各衛、所,各級武官,有營的帶營兵,或是直接隻帶自己的家丁,浩浩蕩蕩就往北京城的方向趕。

但魯軍趕到京師腳下的時候,東虜都已經從遵化出關多時了。

大貝勒阿敏還留下個木牌叫:各官免送。

這事算是大明丟盡了臉麵,事後崇禎皇帝大怒,連總督巡撫總兵副將等等在內,砍了三十四顆腦袋來泄恨。

至於魯軍,勤王雖晚,好歹一直在路上爬,又沒有守土之責,好歹是沒有人倒黴。

不過說起行軍速度,人家的嘴巴也是能笑歪。

大軍前行,準備就花好多天,走在路上,一天行軍速度就是十五裏。

這個速度,皇帝居然也沒怪罪,因為有一支川軍從接令到趕到北京,走到半路就花了小半年的時間,後來還是兵部下令,叫他們直接返回去了。

這支川軍,行軍速度是平均一天十裏!

朝廷的大軍,有記錄的,哪怕是純粹的騎兵,平均一天,沒有超過二十裏地的!

這個行軍速度,比起兩千年前的秦軍都不如,秦軍的行軍記錄,一天是四十裏,漢軍和唐軍也差不多是這個速度。

結果到了明朝,因為文官掌握了軍隊後勤,原本發給軍隊的糧食由各地文官來負責,軍隊行軍,飯食或是紮下營後送到軍中,或是由沿途的州縣做好了送到軍中。

這樣原本是好事,輜重不需帶的太多,但世間哪有什麼便宜事?沿途官府有的州縣相隔就三四十裏,誰知道這些大兵會不會多趕幾步,一天多吃一頓,或是多要一些糧食?

文官們為了杜絕貪汙和浪費,於是規定紮營當天沒有吃的,也不送糧食,紮營第二天才供給飯食。

於是所有士兵都知道,這一天隻要拔營,從早到晚就得餓著肚子,除非是自己去想辦法,不然的話,隻能在第二天才有飯吃。

這樣一來,一聽說拔營,士氣就立刻跌到穀底,甚至有嘩變的可能,為了盡可能叫士兵多吃幾頓,一搬是走一天,停兩天,加上士氣低落和道路失修等原因,一天能走二十裏路的軍隊第一可能是精銳,而且士兵都很耐餓,第二就是該軍有較強的後勤保障能力,否則的話,一天走十裏十五裏,才是大明軍隊行軍的正常速度。

現在張守仁要挑戰的,就是一天半的時候走二百一十七裏,這個主意,不可謂不瘋狂!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