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 武科 武鄉試。順治二年題準武鄉試定於子午卯酉年十月舉行各省武生該州縣給文由布政使司造冊。彙送監臨主考官考試。照額取中。又題準順天武鄉試由部遴選滿漢司官各一員為提調官。並滿漢司官各二員為外場監射官。其外場考試官四人,將送到內大臣大學士,都統職名開列。監試禦史二人。將送到滿漢禦史職名開列。內場正副考試官二人。將送到編檢職名開列,受卷彌封官四人,將送到進士舉人出身之員外郎主事中行評博。國子監助教守部進士舉人。並行取主事職名開列。均於臨期密題請旨簡用。至同考官四人。由吏部將應開列各官職名。密題請旨簡用監門巡綽控檢官兵及金鼓旗角等項,由順天府谘呈到部行巡捕營撥分備用。又題準各省武鄉試以本省巡撫為監臨主考官同和知以下知縣以上。科甲出身者。遴選四人為同考官。又題準。武鄉試內外場考試及執事各官,需用筵燕供給。並銀牌金花杯盤表裏筆墨心紅紙張等項。在京由順天府照例行文各衙門支取備辦,事竣核銷在外聽巡撫酌量於司庫支取備辦,事竣核銷,又題準,武鄉試上馬燕插花給表裏,下馬燕插花,俱照文場例,又定,凡各省武生鄉試,京衛武生在兵部鄉試直隸各府在保定府鄉試,各省在本省布政司鄉試。大同府在大同府鄉試,西延漢鳳及榆林鎮在西安府鄉試,平慶臨鞏暨兩河等處在甘肅鄉試。十六年定,大同府武生歸山西省合試。直隸各府奉天府及各衛武生,俱歸順天府鄉試。康熙十七年題準,直省中式武舉試卷親供,限出傍後十日內解部磨勘,二十三年題準,武鄉試中額。順天一百四十名,山東六十名,山西一百一十名,河南六十名,江南一百六十二名,江西四十四名。福建五十名。浙江五十名,湖廣五十名,西安五十名,甘肅五十名。四川四十二名,廣東四十名,雲南二十七名,貴州二十名,廣西人數不足。不設科,俟應試人多,再定中額。二十六年覆準順天等府取中一百八名,今百十一名。漢軍四十名奉天錦州二府三名,其各省均照文舉額數。山東四十六名,今四十八名,山西四十名,今五十名。河南四十七名,今五十五名,江南六十二名,今八十一名。江西五十七名,今五十四名,福建五十四名,今六十三名,浙江五十四名,今六十名,湖廣五十名,今湖北三十五名,湖南三十四名,陝西二十名,今五十九名,甘肅二十名,今五十名,四川四十二名,今六十名,廣東四十三名,今五十四名,雲南四十二名,貴州二十名,今二十五名,廣西二十名,今三十六名。又覆準直省中式武舉試卷停其解部磨勘,四十九年覆準,陝西甘肅原取中武舉各二十名。今於原額外各增中十名。五十二年議準新中武舉內有弓馬不堪人材不及技勇不合或者將考試官照文科場例議處。五十六年定武鄉試日期,自十月初九日至十三日,試騎射技勇,十四日入關,雍正元年定,滿洲武鄉試中額八旗滿洲。照漢軍例考取武舉二十名編設滿字號。二年奉旨考試武舉議定編好字號,在京武鄉試。朕派信用大臣考試,嗣後各省武鄉試,或以好字號取中。或以文章好取中之處,著於解部武鄉試錄內注明,以便會試時查封。又諭陝西地屬雍涼,人材壯健,強勇者多,騎射嫻熟,勝於他省每科鄉試取中不過三十名,額少人多,不無屈抑,自雍正四年鄉試為始西安甘肅武舉各加中十名。又覆準,湖廣分南北二闈鄉試,武生中式原額五十名湖北湖南各分二十五名。又覆準。各省武鄉將馬步射技勇人材可觀者,選取別行記注。編列好字號。內簾閱卷,先於好字號內取中,如不足額再於合式卷內取中,非好字號,或以文章好取中之處於解部鄉試錄內注明,以評會試查對,七年奉旨。各省考試武舉。例用該省巡撫為主考官。其閱看文字。則用屬下舉人進士出身之同知州縣等為同考官,朕思各省巡撫多有平日未曾學習騎射技勇者。忽司衡監之任。何以評定舉子外場文優芄從今科為始各省巡撫考武舉時。著就近省城之提督總兵官一人同考外場秉公拔取務令得人以光大典,若提鎮駐紮路遠,或因公他出則令總督或提鎮遴委副將一人代之。又覆準武鄉試中額。湖南減一名定為二十四名,四川減一名,定為四十名,廣東增一名,定為四十四名,貴州增四名定為二十三名。十年議準。山西止有巡撫,江西湖南廣西貴州等省,雖有總督。均係隔省,應令巡撫監臨主考,會同提鎮較閱馬步射技勇。其江南福建浙江湖北四川廣東雲南等省,頭場二場照例巡撫會同提;鎮校閱總督親往監臨以重體統,至三場仍以巡撫為主考官。
十二年,八旗,滿洲考取武舉停止。
十三年,奉旨順天武鄉試正副考官,向例止開列編檢嗣後者將開坊翰林官。一並開列。
乾隆元年諭陝甘之人。長於武事,其人材壯健,弓馬嫻熟。較他省為優向來武闈鄉試中額,每省各四十名,應試之人,每以限於額數,不能多取,其如何量行廣額取中之處。著該部議奏。欽此,遵旨議定,陝甘二省。每省原額取中四十名,今酌加十名,各取中五十名。又題準,順天武鄉試向例止有禦史二人監試,但既分天地黃宇今改辰宿列張四圍考較馬步射持勇。監試禦史應增二人,每圍以一人監試,又覆準武鄉試向例於十月初九至十二日,考試馬步射技勇為期甚迫嗣後武鄉試外場於十月初七日為始大省人數多者。於初五日為始,考試馬步射並技勇,十三日入闈,十五日考試策論,又覆準,武鄉試考試馬步射之期,天晴無雨仍照定期考試。若遇天雨泥淖,即令暫停。俟晴明再行考試,仍將展限緣由題奏,九年覆準,武生有年屆六覆以上者不準入鄉試場。二十一年十準順天武鄉試內場同考官毋庸吏部具題,由兵部將送到科甲出身之郎中員外郎主事及中書評事博士助教等官職名,開列密題恭候欽點四人,至守部進士舉人未經授職辦理外簾諸務。不能諳練。嗣後停其取用,二十五年覆準,江西山東二省所進武鄉試錄照各省章程。於主考序言之後,毋庸將條例刊入,二十六年覆準武闈鄉試榜發後。該布政司即頒發親供式樣,行文各州縣令中式武舉就本州縣衙門親自填寫親供,由各州縣申送布政司彙齊照文舉人之例,遠省限兩月近省限一月京城限十日。即行具文送部。如有抗不依限填寫者。該地方官詳明督撫。照例參議處。至武舉中式後三科不赴會議者。令該管州縣嚴行飭查。除有親表等情實在不能赴試。該地方官出具切實印結送學政查覈扱部外,其無故三科不赴會試特有護符在家生事者。令該學政查明。小則戒飭,大則谘革。毋得寬假。三十三年覆準。各省武鄉試筵燕出榜列銜鈐印均照文鄉試之列,歸於巡撫辦理。又奏準江南武闈鄉試,改歸總督主考。毋庸巡撫考試。三十六年覆準各省兵生入場應試由本菅官員出具印結。交撫標中軍覆覈加結並取五人互結詳送。方準收考,儻有項名冒考情弊一經發覺。將出結各官並互結兵丁一體分別治罪,又奏準武闈內場彌封將卷麵摺疊外用厚紙兩層封固,以昭慎重。四十二年覆準順天武鄉試分派四圍之外。亦照會試之列查照八旗漢軍各府州縣武生人數,由順天府尹按名勻派分為四冊先將分定名數每圍若幹造扱兵部繕簽封固於宣。旨後公同在部掣簽分撥四圍考試,四十四年奏準在營食糧武生,拔補外委學冊既已除名即由該營造冊入場鄉試。仍取具將備切實印結,毋得冒濫,五十一年覆準,各省巡撫主試武場止令文巡捕一員隨同入闈,其武巡捕入闈傅稟事件之處,概行停止。五十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