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章(2 / 3)

十九年之後的今天,毛澤東與蔣介石再一次近距離地麵對而坐的時候,蔣介石又會作何感想呢?

讓人們翹首以待了多少年的曆史性會麵,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多少戲劇性或者具有懸念的場麵。毛澤東與蔣介石隻是作了禮節性地握手,之後,毛澤東用他的湖南腔調,蔣介石用他的溪口鄉音互致了簡短的問候,然後就是舉杯、致辭、寒暄、感慨……隻有客氣,沒有熱情。

次日,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在蔣介石官邸林園開始進行正式談判。張治中、張群、王世傑、邵力子等參加會談。蔣介石沒有任何準備,隻好說一切問題願聽中共方麵的意見,並重彈“中國無內戰”的老調子。毛澤東立即反駁說:“如果說中國沒有內戰,這不是事實,而是欺騙!”接著毛澤東列舉了大量事實,戳穿了蔣介石在沒有內戰煙幕下而積極準備內戰的伎倆。

張群聽了中共方麵的意見後,尷尬地說:“你們所提的辦法是事先經過你們黨內決定,並在你們來重慶之前就已經公布了的。而我方事前黨內並未有任何討論,也未準備任何方案與中共談判。”這叫什麼談判?

毛澤東本來準備在重慶談十天,由於蔣介石提不出具體談判方案,國民黨陷於被動,隻是派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等幾個代表與共產黨窮於應付,共產黨方麵的周恩來、王若飛隻好按照同毛澤東商定好的方案,同他們具體談判,就這樣談判一直進行了四十三天。

蔣介石同毛澤東前後會談了十次。

一次,蔣介石同毛澤東會談回來,對陳希曾感歎道:“毛澤東此人不可輕視,他嗜煙如命,手執一縷,綿綿不斷,據說每天要抽一聽,但知道我不吸煙後,在同我談話期間,競絕不抽一支煙,此決心與精神決不可小視!”蔣介石再一次感覺到毛澤東的厲害。

四、毛澤東的文治與武功

毛澤東的“武功”無論是在對日作戰,還是對國民黨的作戰上都獲得了絕對的勝利,蔣介石對此是深有感觸的。蔣介石的五次“圍剿”已經說明了一切。國民黨不但沒有將“共匪”剿滅,反而使“共匪”越剿越多;幾百萬軍隊對紅軍的圍追堵截同樣也以國民黨的失敗而告終,最後共產黨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在陝北實現了大會師。如今,小日本在國共聯手的合擊下投降了,但是在抗戰中共產黨卻壯大了,共產黨的地盤也擴大了,更為重要的是共產黨的軍隊也大得令人不敢小覷了。所以,蔣介石現在通過重慶談判想要實現的最大目的就是削減共產黨的軍隊、控製共產黨的軍隊,其他的東西他都可以放棄。真沒有想到,毛澤東所說的“槍杆子裏麵出政權”這句千真萬確的真理蔣介石竟然也明白。他在毛澤東到達重慶的當天晚上,就在日記中這樣寫道:“正午會談對毛澤東應召來渝後之方針,決心誠摯待之。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但對政治之要求要予以極度之寬容,而對軍事則嚴格之統一不稍之遷就。”而毛澤東的謀略與蔣介石卻決然不同,毛澤東既注重軍事也注重政治,既講究“武功”也講究“文治”。所以早在1938年5月,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中就曾經高屋建瓴地說過:“政治是不流血的戰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政治和戰爭是不可偏廢的;他在贈給丁玲的《臨江仙》中也有這樣的一句:“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可見,毛澤東重視槍杆子,但是他也從來不小看手中的“筆杆子”。文治與武功是相輔相成的。

所以,毛澤東在來重慶之前,對政治、軍事內心都有著非常充分的準備。

在軍事上,從延安出發之前,毛澤東曾經和劉少奇密談了一天一夜,吩咐一切。後來劉少奇曾經透露了毛澤東談話的一些內容,其中有一句話最為經典,毛澤東說:“須知蔣委員長隻認得拳頭,不認識禮讓。”毛澤東這句話的意思己經非常明確了,他告訴劉少奇他到重慶之後,如果蔣介石向共產黨的軍隊進攻,“動拳頭”,我們就“動拳頭”,給他有力的回擊。回擊的越猛烈,他在重慶說話就越有底氣。倘若被蔣介石的“拳頭”嚇住了,他在重慶反而直不起腰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