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工部會議】(2 / 3)

————

翌日,工部會同其他幾部,並禦史科道等,就在工部大堂會議重啟建造海船事宜。

工部尚書楊一魁主持會議,讓下轄的四個清吏司營繕、虞衡、都水、屯田的郎中全部到會參與。這事涉及龍江船廠,工部在船廠專門設有都水分司和提舉司,都水司總管。郎中雖不是專為船廠而設,但船務具細必關白之。

如今的龍江船廠,幾乎就是為皇室打造黃船、馬船、快船的專用船廠了,但明初的龍江船廠可並非如此——唯龍江肇自洪武初年,專為打造戰艦而設。

雖然許久不曾打造海船,但像400料戰座船、200料戰巡船、150料100料戰船還是有記錄可查。隻是尺度、分艙、設備、材料、規格,及各作所需工時、費用、造價等等資料,未必齊全。

當然這些並非重點,問題主要還是木材、費用、造價等。船體一般選用川杉為好,其次川楠,但是像去朝鮮抗倭的廣東水師所用的舟船,都用鐵力木,更為結實,而且也更貴。大海船的舵杆必用鐵力木,關門棒(操舵柄)用檀木,桅用杉木,不同木材有不同用處,不可隨便代用。諸如風蓬、索、纜等皆是如此。

首先船料就不好找尋,其次造船所花費用該有誰出,各部並不明確。還有陛下突然讓造海船,到底為何目的也不清楚。楊一魁去問沈一貫,隻得到一個模棱兩可的答案。

楊一魁一尋思,就先不管費用,既然陛下讓會議,那就先議了再說,反正好賴都是陛下說了算。

“要造修船舶,不都該先由衙門先提請,然後呈送都水司,這次造海船又是哪個衙門所提?”

“不清楚。”

“不清楚?造哪種船,用於何目的,造多少隻……也不清楚?”

“不清楚。”

“那,造船所需費用,是否還是‘官三民七’?”

“不清楚。”

“不清楚?那請問大司空,你今日把我等叫來會議,會議啥?”

“哎……”楊一魁隻得歎氣,他能不歎氣?“比著漕船來呢?”

“堂官莫不是說笑?漕船,光淺船一年就要新造1625隻,遮洋船新造54隻,您確定要造那麼多?是什麼樣的海船?”

“能載一千石的海船呢?”

“一千石?就算拿一千料的運糧船作比照,其造價不菲,一千石怎麼也得三千料才行。”

“一個船廠能造多少,一年?”

“這麼說吧,一千石的船用船料也不少。隻要有船料,有費用,有匠人,一年百八十艘也不是不可,問題是有嗎?”

楊一魁無語,繞來繞去還是離不開錢。本來道理也是這樣,有錢什麼造不出來?

“若是改造舊糧船呢?”

都水司郎中卻搖了搖頭:“堂官,先不論有無一千料的舊糧船,漕船尺寸與海船差別大了,根本無法改造,隻能是拆舊船料。下官在船廠日誌裏隻看到永樂年間有大規模改造海船的記錄,但那時的船應該是海船居多,沒有現在的漕船。”

“好吧,大體我是清楚了,”楊一魁隻得這樣應道。

會議最後各部並沒議合,隻能草草收場,但楊一魁還是寫了一份會議記錄呈上。朱翊鈞看過記錄,同樣也尋思開來了——官三民七,他知就是官辦三分,民辦七分。要是按照楊一魁所提的三千料,起碼一隻造價三百兩以上。工、戶二部包三分,地方分攤七分,按理是這樣,但地方七分又如何分配?那就山東、直隸兩省分攤。至於需要造多少,哪個衙門提出?不如就讓萊州府提請,山東巡撫再向上奏請,這樣他也好下工部審閱。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