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貳】(2 / 3)

李彥華立即接過話來說:“即這樣,那小的就鬥膽留上一留,若是各位老爺對呈文有何疑問,小的正好也帶了我國正本的《海東諸國記》可為老爺們答疑解惑。”說罷,便將書呈給了蕭大亨。

蕭大亨十分滿意,接過書翻了翻,又順手遞給旁邊的人傳視,“也好,那你就解釋解釋吧。”

“多謝老爺!其實如老爺所見,天朝的年號的確是分書在下,非丁讚畫所劾……老爺若查此款,他誣自著,丁讚畫謂小邦招倭、誘倭、交倭、黨倭,此果真近理語乎?小邦自箕子受封之後,至今千年有餘,以禮義稱之,以忠順稱之,寧為亡國,豈為情外受枉,報窮天極地之冤痛哉?”

李彥華辯的精彩,蕭大亨左右哂之,頻頻點頭,對使臣諄諄之情溢於臉上。

都察院左都禦史溫純也歎道:“你們揭貼之事,件件都老實,我們也不信丁讚畫之言。”

“多謝老爺為小的說話!”李彥華高興極了。

戶部尚書楊俊民還有疑問,又問李彥華:“那你說,你們曾經有沒有與倭同心,而反射天兵的?”

李彥華聞言暗暗蹙了眉頭,反射天兵——這是源自哪一出?

不過很快他就想到了,原來這戶部老爺是指壬辰之戰那時的事。他記得當時是祖承訓率了一支遼東兵入援,或許輕敵而進攻受挫,其在向上呈報時就說是朝鮮有人夥倭,反射天兵……恐怕老爺的懷疑就來源於此。

李彥華立即正色道:“啟稟老爺,當倭寇焚蕩時,卻有小邦無知小民,不無一二被掠者脅於虐焰,或許有放冷箭者,但今若以此來稱朝鮮舉國與倭同心,豈有其理?”

蕭大亨聽得笑了,這譯官口才不錯。

李彥華繼續道:“小的來時,看過山海關外,或有遼東人被擄於賊者,反妝賊樣貌,來搶沿邊地方,乍臣乍叛,以此為遼東人盡與之同心於賊可乎?”

這番解釋,連楊俊民都聽得笑了,遂再沒話說。

楊俊民沒話說了,左僉禦史陳薦又接著問:“你國於倭奴,有館待賜米之例?”

這時李彥華已經相當從容,“對馬島最近我釜山,故我國因其關市往來,或賜米穀,不過是欲探聽賊情,再報聞天朝的計策罷了,此事亦載入國王本奏裏的。”

陳薦又道:“雖在奏本,亦甚不可?”

李彥華微微一笑,突然有一個大膽的想法,立馬回道:“堂堂天朝,以天下兵馬,其掃渺然賊,有何難也?而廣寧之於三衛,或開馬市;遼東之於開元等賊,或給鐵鍋,恐此亦不過為生靈計,今若以此謂廣寧遼東等鎮,交通結黨雲,則果近於理乎?小邦事情,何以異此?”

這番近乎放肆又僭上的言論,不但沒讓人反感,反而贏得了讚許,都覺這位譯官不僅口才好,還極善應變。於是諸官皆笑曰:“知道了,知道了。”要是使臣來言這種僭上的話,恐怕萬萬說不出口,不過一介微末小官反而可以無所忌憚,也不會讓天朝上官沒有臉麵,但辯誣的效果卻是極好。

李彥華達到了辯誣的目的,隨後退出兵部朝房,而後使團一行繼續到各衙門呈文。在呈文六科之後,又先後呈文十三道監察禦史、通政司、五府,最後又回到兵部朝房。

而此時朝房議事已經結束,諸部尚書、侍郎及察院等官陸續出來,李恒福等人見機又跪於前,再將冤情麵訴辯明。

“大人,自古國家滅亡,代或有之,而君臣倫紀,不容一日泯滅,苟得罪於此,則將何以立於天地間?千萬古以來,未有如這麼冤情底事,適聞今日將會議,望老爺曲為憐察,特許昭雪,以慰舉國君臣上下冤痛之情。”

縱然剛才李彥華已經辯過了,但使臣身份為高,申辯更為正式。蕭大亨看著匍匐在地的朝鮮使臣,不禁感歎,這些人讓自己卑微到了塵埃,不過是為了於國家有益……

“快快請起,”蕭大亨虛扶一把,然後又說:“吏部去了嗎?若沒去,則速去。”

“多謝老爺指點。”

沒耽誤多久,使臣又去了吏部,呈文之後退回街上,最後再折而向南,去了禮部。

禮部朝房又遇見了蕭大亨,他也正往禮部來議事。蕭大亨見之嘿嘿一笑,但臉上並無不耐。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