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說來,那天在王家墳前燒紙的人,應該就是日本人了。而考慮到王櫻的種種古怪,那個人八九不離十就是她了。”

嶽瓏雁發出一聲歎息之後,轉而聲音冷了起來,“沒想到,她竟然是日本人,還隱藏得這麼深。”

“她從小被中國人收養、養大,和中國人結婚生子,沒想到不但對日本念念不忘,甚至極有可能對中國人存著極大的惡意。”李明朗總結道。

當年很多日本人倉皇逃竄回國之前,為了減少負擔,把很多本國的孩子扔在了路上,其中的一部分被淳樸善良的中國當地老百姓給收養了。

李明朗對這一點心知肚明。

他不想去評價這種做法,是否太過於仁善。

但他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王櫻這樣的隱瞞身份假裝中國孤兒被收養,在中國人的善意當中長大,卻仍然有著不可告人的狼子野心。

聽完李明朗的解釋,沈錚眯著眼睛說道:“舅舅說得沒錯,一個在中國長大的日本孤兒,不忘紀念祖先的日本節日。她提前準備了奠文和紙錢,中途發現有中國人遠遠經過,明明根本沒可能看清楚是她,為了以防萬一,她卻毫不猶豫地對看著長大的中國鄰居下了殺手。”

沈錚出生的時候正好日本人投降,他雖然沒有經曆過,但在從小到大的生活環境裏,讓他最痛恨的就是日本人。

嶽瓏雁和嶽琥對視一眼,原來這就是事情的前因後果。

想到因此而喪命的原身,嶽瓏雁對倭人,或是沈錚口中的日本人,的痛恨又升了一個台階。

嶽瓏雁原本還想著,萬一當天上墳的人不是王櫻而是另有其人呢,畢竟當時相距太遠,她根本沒有看到王櫻的臉。

他們的推測是有漏洞的。

但很快,嶽瓏雁想到了一個問題,一個擺在明麵上卻被大家忽視了的問題。

她環視了一圈幾人,問道:“你們記得她的名字嗎?王櫻,櫻花的櫻。”

嶽瓏雁咬牙切齒地道:“據我所知,這個名字並不是王家人給她起的,而是她自己起的。”

雖然櫻花起源於中國,早在秦漢時期就有人在宮苑內栽植了櫻花,但中國人曆來在詩詞中更多讚美的是櫻桃花、山櫻花,而不是被日本民間看作國花的櫻花。

因此,很少會有中國人用櫻這個字來做名字。

不知道王櫻可能是日本人的時候,不會對她的名字多做聯想。但一旦心裏有了懷疑,種種線索加在一起,王櫻的身份簡直呼之欲出。

“一定是她了,”李明朗拍著大腿,再沒有什麼可猶豫的了,“絕對不會冤枉了她。”

沈錚仔細研究過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種種罪行,甚至包括發動近代戰爭前日本國民流竄於中國各地,不斷搜集各種資料,把自己包裝成溫和無害的模樣,就為了以後的戰爭做準備。

再一聯想到王櫻的舉動,他不由地冷笑,“在我們國內生活了幾十年,種子還是日本人的種子。她真是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