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向山坡,來到或站或坐,正在包紮傷口的幾人身前。
對著其中一人道:
“蘇教授,大部分設備還完好,我們那台重力儀損壞了。”
蘇教授便是本次調查組組長兼領隊,看起來四五十歲的樣子,頭發根根立起,又長又短,像顆板栗。
他的右臂受傷,正脫了外套讓學生包紮。
蘇教授聞言安慰道:
“人沒事就好。”
地震會影響重力,尤其是大地震,震時因為地殼變化,重力會出現瞬間的改變,同樣震後也會改變重力。
這次調查任務特別重要,攜帶了不少專業設備。
當然,設備損壞隻是小事。
讓眼鏡男神情凝重的是,當他們走下飛機,腳踏實地的瞬間,清晰感覺到不同。
腳掌落地時,沒有以往那般沉重,反而輕飄飄的,仿佛自身重量減輕了一半。
隻用了短短一分鍾,他們就確定,飛機失衡並非遇到了氣流。
而是此地重力失衡了,甚至影響到直升機。
直升機的運作方式與固定翼飛機大有不同。
直升機的升力來源於螺旋槳旋轉,與空氣作用產生升力,拉升或者下降,改變螺旋槳槳葉與水平的夾角。
一般而言,直升機處於穩定運行的時,引擎動力是恒定的,隻有必要時候才會通過油門控製動力輸出。
所以,當直升機從正常的重力環境,忽然進入到弱重力環境,尤其重力變化並非平滑曲線,而是陡直的豎線時,受到的重力瞬間減小,原本保持平衡的升力就過大了。
這是導致飛機一開始上升的主要原因。
然後,
飛行員按照自身駕駛經驗,判斷遇到了強氣流,於是調整槳葉角度降低升力。
但因為直升機飛行速度較慢,受到這一影響時,很容易又脫離了弱重力區,回到正常重力區域。
此時調整後的槳葉角度提供的升力反而不足,開始加劇下降。
於是,駕駛員再次改變升力。
然而又進入到了弱重力區,升力過大。
如此幾次之後,再怎麼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也控製不住飛機了,隻能在下墜過程中盡量調整,最終半墜毀般的降落。
當李前走下飛機,見到這一行人時,得到的答案就是如此了。
並非強氣流,而是地震後重力大幅度改變造成的。
“簡而言之,我們現在處在一個天然的重力井中,這裏的重力估計隻有原來的一半。”
“造成這種變化的原因可能與地殼內部發生的巨變有關,比如原本地下是堅硬的岩石固體,地震後岩石固體移動向別處,液體熔岩到來,改變了重力。”
蘇教授指著腳下地麵,對李前說。
然後他又搖了搖頭,補充道:
“理論來講,即使地殼發生我說的那種改變,重力也不會改變如此大,而且變化的如此突兀,形成重力井。”
這時,旁邊另一人笑道:
“其實也不全是壞事。”
“如果重力井持續存在,那麼這片區域天然適合航天發射,打造成太空電梯。”
此話一出,幾位旁聽的學者眼睛不由一亮。
雖然人類還沒能力打造太空電梯,但理論先於實操,太空電梯這一概念小說影視等各種文學創作中時有出現。
它是建立在大地上的一根長長鏈條,一端埋在大地之下,提供拉力,另一端延伸到太空樞紐,利用離心力平衡。
人類可以通過這根鎖鏈,以超低的代價往返太空。
這樣一部電梯,看著美好實用,但實操起來困難重重,首先工程量巨大,非是一國之力能夠建造的。
其次,動輒數萬公裏的鎖鏈,接天連地,什麼樣的材料可以承受?
現在,出現了一條全新的道路——重力井。
不要巨大的工程量,也不需什麼特殊材料,甚至人類現有的火箭在這裏發射,都能省去絕大部分能量消耗,一次可以運送更多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