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足陽明胃經(1 / 1)

第九章足陽明胃經

——維和氣血,人的後天之本

足陽明胃經總述

足陽明胃經簡稱胃經。本經一側四十五穴(左右兩側共九十穴),其中十五穴分布於下肢的前外側麵,三十穴在腹、胸部與頭麵部。首穴承泣,末穴厲兌。主治腸胃等消化係統、神經係統、呼吸係統、循環係統某些病症和咽喉、頭麵、口、牙、鼻等器官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典型症狀如:腸鳴腹脹,腹痛,胃痛,腹水,嘔吐或消穀善饑,口渴,咽喉腫痛,鼻衄,胸部及膝髕等本經循行部位疼痛,熱病,發狂等證。足陽明胃經,流注時辰為上午七至九點,即辰時。胃腑主熱量消化,負責一天體力供給,因而早餐一定要吃得飽,應以主食,五穀為主。國內小學生常不吃早餐即上學,因此臉色很少白裏透紅,值得家長們重視。

本經脈腧穴有承泣、四白、巨髎、地倉、大迎、頰車、下關、頭維、人迎、水突、氣舍、缺盆、氣戶、庫房、屋翳、膺窗、乳中、乳根、不容、承滿、梁門、關門、太乙、滑肉門、天樞、外陵、大巨、水道、歸來、氣衝、髀關、伏兔、陰市、梁丘、犢鼻、足三裏、上巨虛、條口、下巨虛、豐隆、解溪、衝陽、陷穀、內庭、厲兌,共四十五穴,左右合九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