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婆喊道:“老頭子,你把船扣在樹上,你先去抬一張竹床子來,好同你把抬到家中。”漁翁答應著,取了一根繩子,在船頭一扣,那一頭就扣在岸邊的樹上,跳上岸去,一直往前就走。約有一頓飯的時辰,果見老翁取了一張竹床子,後麵跟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孩子來,跑到河邊,跳上船頭,喊道:“爹爹叫我來抬人,就快些抬罷,莫要死在路上。”那個漁婆道:“倒你來就說出這些晦氣話來,人家不是有造化,湖心裏早就死了,你不要亂說。同你爹爹抬罷。”那個小孩子果就與漁翁將瑤雲搭在竹床上,兩人係好繩子,慢慢的抬到岸上。這裏慶害同漁婆也就隨後跟來。
走不上多遠的路程,見一個小小草房,約有三四間房屋,門口卻站著一個十四五歲的女孩子。雖是鄉村人家,容貌頗不醜陋。望見大眾回來,趕忙上前喊道:“奶奶,這兩位客人既遭難到此,我已經將水燒開,衝好薑湯,快點抬到房內灌罷。”那個漁婆笑嘻嘻答應,到了裏麵,叫他們將竹床放下,自己前來,先將瑤雲扶起,然後叫慶喜倚在他後麵。那個男小孩子已端了一碗薑湯來,他就取了一個瓢子,把瑤雲嘴橇開來慢慢的望下灌,複行用於在他胸口抹了幾下。
過了一會,隻聽瑤雲肚裏響了兩聲,鼻孔內微微的有點呼吸。大眾說道:“好了,這人還不礙事。”慶喜看見,已經歡喜,心中隻是感激。停了一刻,又灌些下去,隻見瑤雲身子一動,歎了一口長氣,兩眼早已睜開。眾人忙說道:“醒過來了。”決喜看瑤雲果然醒過來了,連忙喊道:“少爺,我們有生路了。這是一個好人家,將我們救到這裏來的。”瑤雲此時眼睛雖已睜開,卻還不能說話。聽見慶喜如此說法,又看那房子,也不知到了什麼地方,一陣心酸,要哭又哭不出來。漁婆走來,又代他抹了幾下,隻聽見放聲大哭。慶喜怕他露馬腳,趕忙喊道:“少爺,此時已得了生路,可不必哭,難得這些人將你灌醒,也該謝謝人家。”瑤雲那裏忍得住,哭了一會,好容易才依人勸不哭。慶喜見他這樣,隻得叫他仍然睡在床上,自己下來向漁婆說道:“我們主仆絕處逢生,得蒙恩公解救,此恩此德,沒世難忘。但不知道恩公尊姓,此地離城還有多遠。”
那個漁婆道:“我們這裏叫做白漁村,我家就姓白,漁翁叫做白長年。我們夫妻打魚為業,兒媳就在城內包大人家做活。這個一男一女,就是孫子同孫女兒。你們兩人由大同府進京,這路已是走錯了,怪不得遇見歹人。
此地離京城還有二千多路,由湖心到此湖尾,也有幾百裏了。人到何處不相逢,你們就在我家歇息幾天,再進京也不遲。我們忙了半天,尚未問著名姓。”慶喜道:“我們少爺姓李,叫做李俊英。我是從小伏伺他的,也叫個李德。”漁婆道:“難得這個忠心為主。你的主人,現今已醒了過來,諒必沒事了。古人雲吉人自有天相,此活一點不錯。你們淌下幾百裏來,尚能活命,這也是義仆為主的道理。”慶喜道:“好說,現今天色已晚,老翁可以同村上鄰翁多飲幾杯酒,速速回來安息罷。”漁翁道:“我自理會得,隻是你同你少爺受嚇之後,倒宜早點安歇。
我已叫人揀了一間幹淨房子,你可同少爺去睡罷。”那知就要露出馬腳來了,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