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 章 各方勢力(1 / 2)

江西鷹潭市向西二十公裏處,有座山,叫龍虎山;山上有座古色古香的道觀,便是道家第一大派“天師府”的祖庭。

東漢中葉,創始人張道陵曾在此煉丹,傳說“丹成而龍虎現”,山因此而得名;傳承至今已是第六十五代了,而第六十五代天師,姓張名致遠。

在天師府內,一處依山傍水的竹亭中,有一唇紅齒白,麵冠如玉,劍眉星目的風度翩翩的少年道人,手持一本《文昌帝君陰騭文》,朗朗而讀: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未嚐虐民酷吏;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廣行陰騭,上格蒼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賜汝以福。

於是訓於人曰:昔於公治獄,大興駟馬之門;竇氏濟人,高折五枝之桂。救蟻,中狀元之選;埋蛇,享宰相之榮。欲廣福田,須憑心地。行時時之方便,作種種之陰功。

利物利人,修善修福。正直代天行化,慈祥為國救民。存平等心,擴寬大量。忠主孝親,敬兄信友。和睦夫婦,教訓子孫。毋慢師長,毋侮聖言。或奉真朝鬥,或禮神誦經。報答四恩,廣行三教。”

…………………

讀的朗朗上口,一氣嗬成!

不一會,一位麵容清瘦卻神光內斂的白發老道緩緩走來,少年道人連忙躬身行禮,喊了一聲“師傅。”這老道便是龍虎山第六十五代天師張致遠,而這少年道人是張天師的關門弟子,他外出遊行之際,從孤兒院領養的一孤兒,因為天資卓越,又心底善良、懂事,深得他的喜愛且————頭疼!

這少年道人姓張名不善!

張天師正要坐下,身子微躬,屁股將要坐到石凳上,張不善慌忙道:“師傅,且慢!”說著,用手輕拭一下凳麵,不是他多麼尊重師傅,而是凳子上有隻螞蟻。

張不善將其放生後,這才說道:“師傅,請坐。古語有雲,‘掃地恐傷螻蟻命,愛惜飛蛾紗罩燈’,小小的一隻螞蟻也是一條生命,也有妻兒老小,兄弟姐妹,倘若被坐死了,它們豈不是很傷心,這可是毀了一個家庭!老話又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眾生平等,螞蟻也是生命,我們這也是積德行善。這不是師父經常教導我們的嗎?’”

張天師神情一滯,氣的牙疼,他下意識想要克製自己,欲要折斷一根竹條!

李不善又急忙道:“師傅,且慢!這嫩綠的竹條枝葉是竹子的手腳胳膊,萬物有靈,折斷了它的手腳,它該是多疼!這竹子為這世間增添一抹生機盎然,冬去春來,循環不斷,它不言不語,無私奉獻,從來不索取什麼!倘若折斷了它,它該是多麼的無辜可憐,它隻是不會講話,如果它會講話的話,它可能會說‘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張天師再也維持不了仙風道骨風範,神情一僵,冷冷說了一句:“妖孽欲出,你去寧波一趟,現在就收拾東西,下山!”本來準備好的關心啊、問候啊、叮囑啊、光耀門楣啊、注意安全啊等等台詞,已經派不上用場了,跟他多說一句話,都嫌累!

張天師緩步回去,剛走出兩步,第三步將欲跨出,便被“好徒兒”喝住道:“師傅,小心腳下,有條蟲子,上天有好生之德———!”

被逼無奈的張天師,一個瞬身法術“如影隨形”施展開來,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好像憑空消失一般;這招法術“如影隨形”是根據《太上感應篇》開篇的一段話創造出來的!

太上曰: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

張天師瞬身閃現到天師府“玉皇大殿”,幾乎是落荒而逃;殿內也有一老道,留著黑白相間的山羊胡子。這人便是張天師的師弟,張致意,他道:“師兄,何此驚慌?”

張天師尷尬一笑道:“張不善,不善不善,不是不善良,而是,不是善茬啊!”張致意秒懂笑道:“哈哈哈,跟年輕人溝通,有點代溝在所難免。”

張天師扶頭輕歎道:“這不是代溝,這是鴻溝!”

—————————————

浙江台州天台山,有一寺廟,巍峨雄偉,寶相莊嚴,名為“天台宗”。

“天台宗”,又稱“天台法華宗”,簡稱“台宗”。開宗祖師智者大師於南陳太建七年入天台山修行八年,確立法華教義與“止觀行門”之基礎。其後,又以“教”與“觀門”為中心建立本宗,以天台山國清寺為根本道場開宗布教,故世人稱為“天台宗”。

在天台宗後山“演武場”,一場“龍爭貓鬥”正在上演。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