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進入高麗,在兩個多月時間內連打三次戰役,將“LH國軍”從鴨綠江邊驅逐至三七線附近,取得的重大勝利。與此同時,我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由於持續戰鬥和寒冷饑餓的影響,我軍的總傷亡人數高達 6.5 萬人。
經過第三次戰役之後,一線部隊隻剩下六個軍,總計約二十四萬人,再加上人民軍的三個軍團七萬人,總共隻有三十一萬多人。而“LH國軍”及其指揮下的棒子軍隊,有二十多萬地麵作戰力量,雙方在數量上已經沒有明顯的差距。
此外,在過去的三次戰役中,我們的軍隊幾乎沒有得到任何休整或補充。部隊消耗非常大,武器裝備也出現了混亂。士兵們不僅極度疲勞,而且身體健康狀況也有所下降。部隊缺乏編製調整,已經到了必須休整的關鍵時刻。
如果進一步向南推進,後勤運輸線路將長達五百五十至七百公裏,同時還要麵對美軍飛機的不斷轟炸騷擾,這使得物資供應變得更加困難。如果再不進行休整和補充,將很難繼續維持戰鬥力。
老總的建議得到了上級的全力支持,經過深思熟慮後,總部決定讓李雲龍的師休整兩個月,調整裝備,並將國內已整備好的部隊調過來與他們進行輪換,以做好長期戰鬥的準備。
當李雲龍得知這個消息時,心中不禁湧起一絲不舍之情。他深知,自己和戰友們在戰場上經曆了無數次生死考驗,剛剛適應並磨合出了默契,但現在卻不得不離開這片土地。他對這裏有著深深的眷戀和情感。這支隊伍已經成為了一個團結緊密、戰鬥力強大的集體,每一名戰士都是他心目中的英雄。
而如今,他們即將被返回國內,重新投入到新的工作之中。想到這些,李雲龍不禁感歎道:“唉,這麼好的一支部隊,又要離開戰場了……”然而,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天職。哪怕內心充滿了矛盾和無奈。
他萬萬沒有想到,部隊剛剛經曆了短暫的休整。竟然會這麼快就再次,陷入緊張的戰局。我軍的偵察兵已經,發現了他們的存在,並且這次他們麵臨的,是一個加強團的規模。這個加強團的突然出現,無疑給剛剛有所恢複的部隊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原來,為了緩解陣營內部的矛盾,花旗國總司令李奇偉,在穩定了防線之後。並沒有選擇簡單地進行防守,而是深入分析了當前的戰局,和我軍的實際情況。他深知,我軍在後勤補給上,存在明顯的不足,補給線過長,這在一定程度上限製了,部隊的機動性和戰鬥力。因此,他決定利用這一優勢,通過拖延戰術,從根本上削弱我軍的戰鬥力。
在深思熟慮之後,李奇偉總司令提出了兩套戰術方案,分別是“禮拜攻勢”和“磁性戰術”。這兩套戰術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敵軍尚未完全換裝的時機,發動一次全麵的攻勢,全力北上,拖住我軍一周以上,打擊補給線,使我軍先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已取得最大的戰果。這種策略不僅能夠,迅速打擊敵軍的士氣,還能夠在戰略上占據主動。
李雲龍所遇到的,正是敵軍加強團的先頭部隊。事實上,各地的敵軍已經開始發動了襲擊,他們利用我軍休整的機會,迅速展開了行動。麵對這種情況,我軍雖然希望能夠得到,更多的休息和恢複,但敵人顯然並沒有給我們這樣的機會。他們希望我軍沒有喘息的機會。
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雲龍想到了以前旅長和他說的:“戰爭考驗的是一個民族的忍耐力。”每一個抗戰老兵都清楚,當時他們麵臨的不僅僅是一場戰鬥,更是一場關乎生死存亡的考驗。
看陣地上的動靜至少有兩個重炮團支援。氣勢洶洶前來的加強團,打頭陣的坦克就有幾十輛。後麵的步兵也有上千,這裏雖然位置好,居高臨下同時也有一個問題。這裏隻能展開一個營,也就是隻能用添油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