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大人,真是稀客啊。”劉浩嶼起身相迎,笑容中既有驚喜也有幾分不解,“大人日理萬機,怎敢勞您大駕親臨?若有事,隻需差人告知,劉某自當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郭懷亮哈哈一笑,那笑聲裏藏著幾分世故與真誠,“劉先生言重了,本官此番前來,實則是心中掛念。適才得知您回府的消息,便按捺不住心中喜悅,親自登門拜訪,一為敘舊,二則有要事相商。”
言罷,郭懷亮的目光變得深邃,似乎有千言萬語欲待傾訴。劉浩嶼見狀,心中也暗自揣測,莫非朝中又有變故?
“郭大人,莫非是遇到了什麼棘手之事?”劉浩嶼語氣中透出一絲關切,他深知這位尚書大人的每一句話都非比尋常。
郭懷亮輕輕搖頭,臉上浮現出一抹溫和的笑容,“劉先生多慮了,朝中並無大事,隻是……上次您慷慨解囊,捐獻給朝廷的那幾種珍稀物資,皇上得知後龍顏大悅,對您的義舉讚不絕口。陛下心存感激,又特地交代了我幾件事情,皆是關乎國計民生之大計。”
說到這裏,郭懷亮從袖中取出一張泛黃的紙箋,輕輕遞到劉浩嶼手中。那紙箋之上,密密麻麻地列著朝廷所需之物,每一件都關乎著國家的命脈與未來。
劉浩嶼接過單子,目光在字裏行間緩緩遊移,心中暗自盤算。這些物資,在現代社會之中,雖非絕世難求,但數量之多,種類之繁,亦非輕易可得。他輕輕蹙眉,似乎在權衡著其中的利弊與得失。
“劉先生,可有何為難之處?”郭懷亮見狀,關切地問道。他深知,劉浩嶼雖非朝中之人,卻以其過人的智慧與手段,在商界與江湖中享有極高的聲望。此次所求,非同小可,他自然也不願給劉浩嶼增添太壓力,避免弄巧成拙。
劉浩嶼輕輕歎息,緩緩開口:“郭大人,您知我不過是一介布衣,之所以能有些許成就,全靠背後之人的鼎力相助。這些物資,我自當盡力籌措,隻是……”他的話語一頓,眼神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隻是,我的上線有言在先,今後交易之物,非金不換。他們所在之地,金銀之別,猶如天壤,銀錢已無法流通。”(劉浩嶼知道,在現代社會中銀子是不怎麼值錢的)
此言一出,屋內頓時陷入了一片沉寂。郭懷亮與李牧九麵麵相覷,顯然未曾料到會有如此變故。片刻之後,郭懷亮打破沉默,語氣中帶著幾分沉重:“劉先生,此事的確棘手。朝廷雖富,但黃金儲備亦非無窮無盡。若以金易物,恐需時日籌備,且易引起朝野議論。”
劉浩嶼點頭表示理解,他深知此事非同小可,不僅關乎個人榮辱,更關乎大明國家興衰。他沉吟片刻,提議道:“郭大人,不如這樣,我且先行籌措部分物資,以解燃眉之急。至於黃金之事,我願親自前往上線處,與之協商,看是否有回旋餘地。”
郭懷亮聞言,眼中閃過一絲感激之色,“劉先生高義,本官代朝廷先行謝過。此事若成,定當銘記於心,他日必有厚報。”
送走了戶部尚書郭懷亮、李牧九二人之後,劉浩嶼就在心裏想著,朝廷要的這麼多物資,要到什麼地方去搞到,還不需要花錢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