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了卻一樁心事(1 / 2)

劉浩嶼言罷,他緩緩走向最近的一座庫房,輕輕一揮袍袖,仿佛是在施展某種古老的咒語。霎時間,在大門洞開的庫房裏,一股沉甸甸的金屬氣息撲麵而來。隻見一連三大間庫房內,金光閃閃,數不清的銅錠堆積如山,閃耀著誘人的光芒,它們整齊劃一,仿佛是大自然最完美的傑作。

郭懷亮與一眾心腹官員麵麵相覷,眼中滿是震驚與不可思議。這等神乎其技,遠超他們以往的認知。然而,更令人震撼的還在後頭。劉浩嶼再次揮袖,另一座庫房內,一件件閃爍著寒光的槍支、彈藥等物品悄然出現,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裏,卻仿佛能聽見戰場的呼嘯與呐喊。這些,都是劉浩嶼在異國他鄉,從那些醜人的軍事基地中取得的戰利品。

“郭大人,我雖非武將,卻也知國難當頭,匹夫有責。這些物資,乃是我為大明盡的一份綿薄之力。但我有一事相求,望大人能確保它們用在刀刃上,用於守護我們的疆土與百姓。槍支、彈藥的用法,我已經寫在一張紙上了,聰明的人一看就會了……”劉浩嶼的話語擲地有聲,每一個字都飽含深情與堅定。

戶部尚書郭懷亮望著劉浩嶼,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敬意。他深知,眼前的這位年輕人,不僅有著過人的智慧與膽識,更有著一顆赤誠的愛國之心。他緩緩點頭,鄭重承諾:“劉東家放心,老夫定不負所托,讓這些物資成為抵禦外侮的利器。”

隨著劉浩嶼的身影逐漸遠去,一群穿著大明官袍的人們,心中五味雜陳。他們見證了奇跡,更見證了人性中的光輝與偉大。在這一刻,他們仿佛看到了大明的未來,那是一片由無數像劉浩嶼這樣心懷家國、勇於擔當的人共同築就的輝煌篇章。

在這條蜿蜒歸途的黃昏裏,劉浩嶼的思緒如同天邊緩緩沉落的夕陽,既深沉又遼遠。他的步伐雖不急不緩,心中卻波瀾壯闊,每一縷思緒都如同細密的織線,交織出一幅幅複雜而微妙的畫麵。

回想起在彩雲之南,與沐英將軍的那次見麵,仿佛是一場命運的邂逅。那些冰冷的槍支、沉重的彈藥,它們不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責任與抉擇的重擔……

劉浩嶼深知,這些現代科技的產物,若不慎落入洪武皇帝朱元璋那多疑而敏銳的眼中,對沐英而言,無疑是懸於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那份憂慮,如同夜風中的寒意,悄無聲息地滲透進他的骨髓。他暗自思量,若將這份力量贈予沐英,雖能解一時之困,卻也可能為其引來無妄之災。於是,這份沉重的禮物,最終化作了心中一抹難以言說的遺憾,隨著腳步聲漸行漸遠。

轉而思及那些沉甸甸的銅錠,它們不僅僅是金屬的冷硬,更是權力與財富的象征。劉浩嶼曾有過一念之差,欲將其托付給自己的嶽父趙言澈,希望通過他的手,將這些財富轉化為對朝廷的忠誠與貢獻。

然而,這一念頭如同夜空中劃過的流星,雖璀璨卻短暫。他深知,嶽父趙言澈雖為人正直,但身處這個權力鬥爭錯綜複雜的時代,任何一絲風吹草動都可能引發不可預知的後果。

洪武皇帝朱元璋,是一個以鐵腕著稱的帝王,他的猜忌之心如同深不見底的寒潭,足以吞噬一切試圖接近真相或挑戰其權威的存在。將銅錠交予嶽父,無異於將一家老小置於風口浪尖之上,這樣的風險,劉浩嶼不願承擔,更不忍讓至親之人承受。

最終,劉浩嶼做出了一個決定,一個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家人、對朋友負責的決定。現在借著超市被官府注意的時間節點,他將那些槍支、彈藥與銅錠,一並交給了戶部尚書郭懷亮。這位老練而精明的官員,在朝堂之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更有著處理複雜事務的非凡能力。

劉浩嶼相信,郭懷亮能夠以他獨有的方式,將這些敏感之物化為無形,至少能在短時間內避免它們成為禍端的源頭。至於後續如何,劉浩嶼選擇了放手,將一切交給命運去安排。他明白,有些事情,一旦做出決定,便無法回頭;而有些責任,一旦承擔,便需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