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的黃昏,天邊掛著一抹溫柔的橘紅,如同細膩的綢緞輕輕鋪展在天際,為古樸的趙府披上了一層夢幻的紗衣。劉浩嶼與妻子趙晗銘,踏著夕陽的餘暉,緩緩步入了這座承載著無數故事與溫情的府邸。
晚餐時分,府內燈火通明,佳肴滿桌,一家人圍坐,笑語盈盈,盡顯天倫之樂。然而,飯後,一場關於命運與未來的深談,悄然在趙府的各個角落鋪陳開來
趙晗銘被母親錢若汐溫柔地牽引著,步入了閨房,兩代人之間,似有千言萬語,盡在不言中。而劉浩嶼,則被嶽父趙言澈以一種難以言喻的莊重引領至了他的書房。書房內,燭火搖曳,書香四溢,每一本古籍都仿佛承載著曆史的重量,靜靜地訴說著過往的輝煌與滄桑。
“浩嶼啊,你們此番遊曆江湖,可還順利?”趙言澈的聲音低沉而溫暖,如同冬日裏的一縷陽光,穿透了歲月的塵埃,照亮了劉浩嶼的心房。
“嶽父大人,一切安好,多謝掛念。”劉浩嶼拱手行禮,言辭間滿是謙遜與感激。他深知,這份關懷背後,是嶽父對他無盡的信任與期許。
“浩嶼,我現在愈發堅信你去年所言非虛。藍玉之事,正如你所預見的那樣,一一應驗,這不得不讓我對你刮目相看。”趙言澈的眼中閃爍著複雜的光芒,既有驚歎也有憂慮。
劉浩嶼微微一笑,那笑容中既有自信也有無奈。“嶽父大人,我們既是一家人,自當坦誠相待。我所說之話,皆出於肺腑,絕無虛言。而關於今年,確有一樁大事即將發生,其影響之深遠,或將改變許多人的命運。”
趙言澈聞言,眉頭微蹙,神色凝重。“浩嶼,你且細細道來,這究竟是何等大事?”
於是,劉浩嶼緩緩開口,將自己在雲南見西平侯沐英的經過,以及那段關於藍玉與李善長的預言,一一道來。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寶石,閃爍著智慧與神秘的光芒。
“嶽父大人,我在雲南,有幸得見沐英將軍。他英姿勃發,氣宇軒昂,實乃當世之豪傑。我與他談及藍玉卸甲歸田的前後始末之事,更隱約透露了李善長即將麵臨的危機。然而,未來的走向,終究還需看他個人的選擇與命運的安排。”
說到這裏,劉浩嶼微微一頓,目光深邃,仿佛穿透了時空的壁壘,看到了那未知的未來。“我留給沐英將軍一封信,信中詳述了更為具體的預言,並囑咐他在明年此時開啟。但願他能從中領悟,避過那即將到來的劫難。”
趙言澈聞言,臉色驟變,他猛地站起身,卻又因震驚與憂慮而跌坐回椅中,椅子的吱嘎聲在靜謐的書房中顯得格外刺耳。“浩嶼,你……你真的見到了沐英將軍?你與他所說的,可都是真的?”
劉浩嶼點了點頭,目光堅定。“嶽父大人,我所說句句屬實。至於沐英將軍是否能聽我的勸告,那便是天意了。但我可以預見,若他未能警醒,待太子朱標離世後不久,他亦將步入朱標的後塵,英年早逝,享年隻有四十八,於大明洪武二十五年,遺憾地告別這個世界。”
書房內陷入了長久的沉默,隻有窗外偶爾傳來的蟲鳴,打破了這份寧靜。趙言澈凝視著劉浩嶼,眼中既有震撼也有不解,更有對未來的深深憂慮。他深知,劉浩嶼所言非虛,但這份預知未來的能力,卻讓他感到既敬畏又無力。
“浩嶼,你究竟是如何得知這些的?你又能做些什麼來改變這一切呢?”趙言澈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那是對未知命運的恐懼,也是對親人未來的深切關懷。
劉浩嶼輕輕搖頭,眼中閃過一絲無奈。“嶽父大人,我雖能窺見未來的一隅,卻無力改變分毫。我所做的,隻是盡我所能,提醒那些可能陷入困境之人。至於結果如何,還需看他們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