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黎明的第一縷微光灑落天際,劉浩嶼和白無雙兩人如同從夢境中蘇醒的旅者,緩緩從修煉中睜開眼來。他們靜坐在客棧的床鋪上,感受著體內流轉的靈氣,宛如山間清澈的溪流,滋潤著每一寸肌膚。
昨夜,星辰璀璨,月光如水,他們沉浸於修煉之中,感悟著天地的奧秘,如今醒來,隻覺得神清氣爽,精神煥發。
兩人相視一笑,仿佛早已默契於心。他們起身,輕手輕腳地整理著衣物,盡量不打擾到還在夢中的其他客人。而後,他們悄然離開了客棧,踏入了小鎮的清晨。
小鎮的早晨,猶如一幅寧靜的水墨畫。街邊的店鋪剛剛打開,店主們正在忙碌地擺放著商品,偶爾傳來幾句低聲的交談。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炊煙味和新鮮的花香,令人心曠神怡。劉浩嶼和白無雙兩人信步走在街上,感受著這份難得的寧靜與和諧。
他們來到了一家小吃攤前,攤主正忙碌地煎著包子,香氣四溢。兩人相視而笑,決定坐下來品嚐一番。他們點了幾個熱氣騰騰的包子,還有一碗清香的豆漿。包子皮薄餡足,咬一口便滿口生香;豆漿甜而不膩,入口即化。兩人一邊品嚐著美食,一邊欣賞著小鎮的清晨風光,心中滿是愜意。
吃飽喝足後,他們繼續向前走去。不久,他們來到了一條不是很寬闊的河邊。河水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宛如一條銀色的絲帶蜿蜒而過。河邊聚集著一群大明的老百姓,他們現在正在這條河的窄處,進行著河道疏浚工程的勞作。
這些老百姓身著粗布衣裳,頭戴鬥笠,臉上洋溢著樸實而堅毅的笑容。他們手持工具,有的在挖掘泥沙,有的在搬運石塊,還有監工在指揮著整個工程的進展。他們的動作熟練而有力,仿佛在訴說著勞動的光榮與偉大。
劉浩嶼和白無雙兩個人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著這些老百姓們勞作。他們被這份勤勞和堅韌所打動,心中湧起一股敬意。這些老百姓雖然出身卑微,但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和汗水,為這片土地帶來了繁榮和生機。他們是最平凡的人,卻也是最偉大的人。
就在這時,一位監工注意到了劉浩嶼和白無雙。他走上前來,嚴肅地打招呼:“兩位,你們來我們這裏幹什麼的?”劉浩嶼和白無雙微笑著沒有解釋
領頭的監工又說道:“他們都是粗人,一輩子就是幹活兒的命,不過他們現在的任務就是疏通河道,你們要是有空又閑著無聊的話,也可以幫助他們一起幹活嗎?”
於是,劉浩嶼看了監工一眼,沒有理睬他……在炙熱的陽光下,劉浩嶼和白無雙又看了那些正在勞動的大明老百姓一眼,然後就離開了,他們順著河邊繼續向著前方的道路邁進。
根據後世的記載,在大明洪武年間,挖河疏浚河道是朝廷與民間共同關注的重要事務,以確保水路暢通、農田灌溉和防洪排澇。
先是地方官府動員與組織,那個時候朝廷會派遣官員到各地,根據地形和水流情況,規劃需要疏浚的河道,並頒布相關政令。地方政府則會組織鄉紳、裏政等地方領導,進行動員和宣傳,讓老百姓明白挖河疏浚的重要性。
老百姓們會根據地方政府的安排,以家庭或村落為單位,組成挖河小組。每個小組都會有一名有經驗的組長,負責指導大家如何挖掘、如何堆土等。同時,也會有人負責運送工具、糧食等後勤保障工作。
在挖河過程中,老百姓們主要使用鋤頭、鐵釺、耙子等簡單工具。他們會沿著河道,先將雜草、淤泥等清除幹淨,然後按照規劃好的路線,一層層地挖掘泥沙,讓河道變深變寬。在挖掘過程中,還會注意保護河岸和周邊的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