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行走在山間小路(2 / 3)

為了恢複經濟,朱元璋皇帝賜給百官公田,並免去了河南、陝西、廣東、湖廣地區的田租。

在文化與教育領域,選拔武臣子弟進入國子監學習,為大明的軍事和文化培養了後繼人才。同時朱元璋對儒學教育給予了高度重視,推動了文化的發展。

在外交與朝貢方麵,占城、三佛齊、暹羅、爪哇、真臘等國紛紛向大明朝朝貢,體現了大明朝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威望。

還有就是趙乾因救濟荊、蘄地區延遲而被處死,顯示了朱元璋皇帝對救災工作的重視和嚴格的管理。

這一年的秋天八月,應天府城南郊開始重建大祀殿,體現了朱元璋皇帝對宗教和文化活動的重視。

到了冬天十月,封沐英為四平侯,這是對功臣的表彰和獎勵……大明沐英,字文英,是明朝開國功臣和軍事將領。

沐英是朱元璋的養子。他原出身貧苦,父親早逝,自幼與母親相依為命。在紅巾軍起義和元朝鎮壓的戰亂中,沐英的母親不幸身亡,年僅八歲的沐英流浪至濠州城,被當時的義軍將領朱元璋發現並收留。

當時朱元璋與馬氏(即後來的馬皇後)夫婦膝下無子,因此認沐英為義子,沐英改姓朱,並在朱元璋夫婦身邊生活。

沐英自至正十六年(1356年)起,十二歲時便跟隨朱元璋攻伐征戰,開始軍旅生涯。他年紀雖輕,但軍功卓越。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十八歲的沐英被授帳前都尉,開始擔當軍事要任。洪武九年(1376年),他以副帥之職隨鄧愈征討吐蕃,因軍功被封西平侯,賜丹書鐵券。

沐英在雲南平定後留滇鎮守,獨鎮滇南十年,期間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禮賢興學,傳播中原文化,安定邊疆。其政治與軍事成就有目共睹,被譽為“手定雲南之經營,未十年百務具舉。”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沐英因太子朱標的去世而遭受打擊,患病去世,年僅四十八歲。朱元璋倍感痛惜,命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賜諡“昭靖”,侑享太廟。

所以說,大明沐英與朱元璋的關係既是養父子關係,也是君臣關係。沐英作為大明朝開國功臣和軍事將領,在朱元璋的統治下立下了赫赫戰功,為大明朝的建立和鞏固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一月,鄧愈去世,這是一位大明的重要的軍事將領和開國功臣。

這一年,發生在大明的這些事件,共同勾勒出了大明洪武十年國家在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外交等多方麵的全景圖,顯示了大明在朱元璋的領導下,通過一係列的改革和治理措施,實現了國家的強盛和社會的穩定。

還有,大明朱元璋對於社會上出現的土匪,同樣采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直接軍事打擊,朱元璋對於土匪的打擊毫不手軟,通過派遣官軍直接對土匪進行軍事圍剿和清剿。他曾派遣軍隊去攻打底線明顯的土匪勢力,比如張家堡的土匪武裝,通過軍事手段將其收編或消滅。

在某些情況下,朱元璋也會采取智取的策略,他通過欺騙和誘導的方式,讓土匪自行解散或歸順。例如,他派人上山告知土匪,其頭領已經決定接受改編,讓他們燒毀營地並跟隨,最後使得土匪無法繼續生存而隻能投降。

利用並轉化,對於一些有戰鬥力的土匪勢力,朱元璋也會嚐試進行利用和轉化。通過收編他們,加以訓練後投入戰場,增加自身的軍事實力,將一些土匪隊伍收編並訓練後,投入到戰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