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如水,灑落在蒼茫的大地上,劉浩嶼在一片迷蒙的霧氣中踽踽獨行。他的眼前逐漸明亮起來,仿佛有一道神秘的力量在引導著他,使他不由自主地朝著那光亮之處走去,到了眼前發現一座道觀……
當他終於踏足於那光亮之中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為之一怔。隻見一位鶴發童顏的老道,正閉目凝神,靜坐於青石之上,似乎在修煉某種高深的道法。老道身旁,一株古鬆挺拔而立,枝繁葉茂,似乎與老道的氣息相互呼應,形成了一幅和諧寧靜的畫麵。
劉浩嶼心中敬畏,走上前去,恭敬地行了一禮,道:“無量天尊,在下不慎誤入此地,打擾了道長清修,實在抱歉。”
老道聞言,緩緩睜開眼睛,目光如炬,卻又不失溫和。他微微一笑,道:“無量天尊,來者皆是客,何須多禮。貧道觀你氣宇軒昂,卻又滿臉迷茫,不知你從何而來,又將去往何處?”
劉浩嶼長歎一聲,道:“道長,實不相瞞,在下現在也是一頭霧水。我隻記得自己剛才還在繁華的都市之中,轉眼間便來到了這裏。這裏的山山水水、草木蟲魚,都與我記憶中的世界截然不同。我甚至連自己是誰,都快要忘記了。”
老道聞言,眉頭微皺,沉思片刻後,道:“無量天尊,看你這身打扮,確實與我們這裏的人有所不同。你所說的都市,莫非是另一個世界的景象?”
劉浩嶼點了點頭,道:“道長所言極是。我確實來自另一個世界,隻是不知為何會來到了這裏。”
老道輕輕歎息一聲,道:“看來你是遭遇了時空的錯亂,才會來到我們這個世界。不過,這也算是一種緣分吧。既然來了,就暫且在此住下,待貧道為你指點迷津。”
劉浩嶼心中感激,再次行禮道:“多謝道長收留之恩。隻是在下心中還有一事不明,敢問道長,這裏是何處?如今又是何年何月?”
老道微微一笑,道:“此處乃是大明江山,現在是洪武三年。這大明江山,乃是由太祖皇帝朱元璋一手建立,曆經戰火洗禮,終於換來了如今的太平盛世。”
劉浩嶼聽到“大明”、“洪武三年”這幾個字眼,心中不禁咯噔一下。他知道自己竟然穿越到了明朝的洪武年間了,這個曆史上充滿傳奇色彩的朝代。一時間,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既有對未來的期待,也有對未知的恐懼。
然而,他也明白,既來之則安之。在這個陌生的世界裏,他必須學會適應環境,尋找自己的位置。而眼前的這位老道,或許就是他在這個世界中唯一的依靠和指引了。
於是,劉浩嶼再次向老道行禮道:“多謝道長指點迷津。在下定當銘記在心,努力在這個世界中尋找自己的道路。”
劉浩嶼通過學習關於大明的曆史他知道,大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是一個重要的曆史節點,洪武,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號。也就是公元1370年,農曆庚戌年(狗年)。
這一年大明朝北邊防禦相對穩定,朱元璋為了鞏固北方邊境,決定征剿西北邊患擴廓帖木兒。他派遣徐達為征虜大將軍,李文忠為左副將軍等,成功大敗擴廓帖木兒,迫使元朝殘餘勢力北撤。
朱元璋在這一年分封皇子,如封朱楨為楚王,封地武昌等。這些分封對加強皇權統治、拱衛京師有重要作用。
嚴肅殿陛禮法,朱元璋為了維護朝廷的禮法,規定了文武百官入朝的禮儀,加強了朝廷的威嚴。
定製朝會禮儀,在洪武三年六月,朱元璋還定製了朝會之禮儀,進一步規範了朝廷的運作。
在這一年中,雖然沒有具體關於社會經濟狀況的詳細描述,但考慮到明朝初年的“洪武之治”,社會經濟應該在逐步恢複和發展之中。
徐達奉命北征,這是洪武三年的一個重要軍事行動,對鞏固明朝的統治具有重要意義。
朱元璋冊封諸子,這一事件不僅體現了朱元璋的家族治理策略,也反映了明朝初期皇權的穩固和擴張。
在這一年,明朝與周邊國家如北元、安南、倭國等有著複雜的國際關係。例如,北元是明朝的主要威脅之一,而安南和倭國則與大明有著一定的外交往來,也就是大明的幾個下屬番邦……
大明洪武三年是一個在政治、軍事、文化、經濟和國際關係等多個方麵都具有重要意義的年份。這一年不僅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基礎,也為後來的“洪武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道長,你看我也是初入此地,我這身打扮肯定融入不了你們這個社會的,我想問一問你,如果我想徹底融入目前的社會,該如何做呢,你們現在這個地方用的是什麼樣的貨幣,可以買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呢?”
“施主你不必著急,聽貧道給你慢慢講來……”
原來在大明三年的時候,想購物的話,主要使用的貨幣可能使用銅錢購物,雖然明朝初期曾有一段時間以紙幣為主要流通貨幣,但銅錢在民間商貿活動中始終占有重要地位。銅錢被廣泛使用於市場交易和民間商貿活動中,其鑄造由大明朝政府嚴格控製,確保了銅錢的信用和貨幣的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