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心慈手不軟,攻守都要行(2)(3 / 3)

西門豹治鄴的手法正是采用了慕容家族的“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手法,使那些作惡多端的人得到了應有的下場,既給那些無端逝去的年輕生命報了仇,也止住了河伯娶婦這一歪風邪說,發展了當地的經濟,可謂是“一箭三雕”,功勳卓越。試想一下,如果西門豹不是采用這一讓人“心服口服”的方法來治理這一社會毒瘤,而是采取強硬阻止的方法來實施,可能會取得適得其反的效果,做人要有“心機”,其精妙之處也正在此吧!

5.做人有“心機”,小心行得萬年船

在幾千年的中國封建王朝更替中,似乎一直在遵守一句千古不變的“至理名言”:“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的曆史循環。能夠做到善始善終的開國功臣委實屈指可數,但每一位都是處世高手,深諳做人的心機之道,他們深知“樹大招風”的道理,也懂得“小心行得萬年船”的古訓,在暗流洶湧的封建官場中,揚帆前進。

在中國古代社會,那些開國權臣能做到善始善終的並不多。在這方麵,做得最為出色的當屬漢朝的蕭何。蕭何與劉邦早就相識,當時,劉邦做泗水亭長,蕭何是沛縣功曹,兩人是同鄉,蕭何知識豐富,又十分熟悉法律,劉邦對他就格外尊重和信服,劉邦每有什麼處理不當的事,蕭何總會幫忙指點,為他掩飾通融,因此兩人的關係也越來越密切。

劉邦自沛縣起兵後,蕭何一直跟隨,劉邦差不多對他言聽計從,楚、漢相爭乃至漢朝開國的大政方針,幾乎皆出自蕭何之手,蕭何可謂勞苦功高。蕭何治理國家的確有一套,不久就“漢中大定”,百姓皆樂意為蕭何奔走,蕭何對劉邦的糧草供應也充足及時。史書上這樣記載說:“楚、漢戰爭之始,漢王劉邦令丞相蕭何留守關中,輔佐太子劉盈,治理郡縣、籌集糧餉,自統大軍東討項羽。”當然,劉邦對蕭何也並不是毫無戒心,但他能較好地處理。

在楚、漢兩軍相持的艱苦階段,戰鬥異常慘烈。劉邦卻接連派出使臣返回關中,專門慰問蕭何。對此,蕭何未加多想,而門客鮑生卻對蕭何說:“現今漢王領兵在外,風餐露宿,備嚐辛苦,反而幾次派人前來慰問丞相,這是對丞相產生了疑心”。蕭何一聽,頓時醒悟,忙討教應對之策,鮑生接著又獻一策:“為避免生出禍端,丞相不如在親族中挑選出年輕力壯的子侄,讓其押運糧草,前往滎陽從軍,這樣一來,漢王就不會有疑心了。”蕭何依計而行,派了許多兄弟子侄,押著糧草,前往滎陽。劉邦聽說丞相運來了糧餉,並派不少親族子弟前來從軍,心中大悅,傳令親自接見。當問到蕭何丞相近狀時,蕭家子弟齊道:“托漢王洪福,丞相一切安好,但常念大王櫛風沐雨,馳騁沙場,恨不得親自相隨,分擔勞苦。現特遣臣等前來從軍,願為大王效命。”劉邦非常高興地說道:“丞相為國忘家,真是忠誠可嘉!”當即召入部吏,令他將蕭家子弟,量才錄用。對蕭何的疑慮,也因此而解。

後來劉邦還曾多次對蕭何有所疑慮,都因蕭何性格謹慎而巧妙地化解了。但有一次也很危險,但在門客召平的幫助下也化解了。漢十年(前197年)九月,陳稀叛亂,劉邦帶兵親自討。韓信也乘機欲謀為亂。呂後在蕭何的幫助下,設計擒殺了韓信。劉邦得知後,便遣人返回長安,拜蕭何為相國,加封為五千戶,並賜給了他五百人的衛隊。眾臣聞訊,紛紛前來祝賀,獨召平前來相勸。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