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在屋簷下怎能不低頭(4)(1 / 2)

臥薪嚐膽的故事,常被用來鼓勵人們刻苦發憤,忍恥吞辱,戰勝困難,爭取勝利。在變幻莫測的鬥爭中,每個人的情形時刻都有改變的可能,或由輝煌轉向暗淡,或由高山峰巔跌入萬丈深淵,如何在這強烈的反差中控製好自己的情緒,積累力量,企圖東山再起呢?

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退守在會稽山上,越王要求跟吳國講和,吳國的條件是要勾踐夫婦到吳國給夫差當仆役,勾踐萬般無奈也隻好答應了。

勾踐將國事委托給大夫文種,讓大夫範蠡隨他夫婦前往吳國。到了吳國,他們住在山洞石層中,夫差兩次外出,勾踐就親自為他牽馬。有人指罵他,他也不在乎,低頭順眼,始終表現出一副馴服的麵孔,很討夫差歡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踐在背地裏讓範蠡預測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會好,他就親自去見夫差,探問病情,並親口嚐了嚐夫差的糞便,向夫差道賀,說他的病很快就會好的。夫差問他怎麼知道。勾踐就胡編說:“我曾經跟名醫學過醫道,隻要嚐一嚐病人的糞便,就能知道病的輕重。剛才我嚐了大王的糞便,味酸而稍微有點苦,用醫生的話說,是得了‘時氣症’,所以病會好,大王不必擔心。”

果然不幾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認為勾踐比自己的兒子還孝順,深受感動,就把勾踐放回國去。

勾踐歸國後,深為會稽之恥而痛苦,一心伺機報仇。他睡不好覺,吃不好飯,不近美色,不看歌舞,苦心勞力,唇幹肺傷,對內愛撫群臣,對下教育百姓,經過三年百姓都歸順了他。

為了更好地籠絡群臣,每當有甘美的食物,如果不夠分自己不敢獨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與人民共飲,勾踐自己耕種吃飯,靠妻子親手織布穿衣,吃喝不求山珍海味,衣服不穿綾羅綢緞。為了堅持鍛煉鬥誌,不過舒服生活,連褥子都不用,床上鋪著柴草,還備一個苦膽,隨時嚐一嚐苦味,以不忘所受之苦。他還經常外出巡視,隨從車輛裝著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病殘,並送給他們食物吃。

然後,他召集諸大夫,向他們宣告說:“我準備和吳國開戰,拚以死活,希望士大夫踏肝踐肺同日戰死,我跟吳王頸臂相交肉搏而亡,這是我最大的願望。如果這些辦不到,從國內考慮,估計我們的國力不足以損傷吳國,從國外結盟的諸侯也不能毀滅它,那麼,我將拋棄國家,離開群臣,自帶佩劍,手舉刺刀,改變容貌,更換姓名,去當仆役,拿著箕帚侍奉吳王,以便找機會跟吳王決戰。我雖然知道這樣做危險太大,要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我的決心已定,一定要想法實現!”

後來越國終於與吳國在五湖決戰,吳國軍隊大敗,越軍包圍了吳王的王宮,攻下城門,活捉夫差,殺死吳國宰相。滅掉吳國兩年後,越國稱霸諸候。

勾踐臥薪嚐膽的故事之所以千古流傳,不但是因為勾踐最後洗雪了恥辱以報國仇,更主要的是他那忍辱負重的精神成為我們克服暫時的困難,知恥後進的楷模。這就是做人要有“心機”,該做“孫子”時就做“孫子”。

由於勾踐被夫差打得大敗,他不得不屈服求和向吳國俯首稱臣,如果此時勾踐隻憑意氣與夫差拚個魚死網破,恐怕越國將會在曆史上消失。於是,他一方麵在吳國君臣麵前表現得忠心耿耿,卑躬曲膝,擺出一付“奴才相”,不管吳國的臣子如何羞辱他,如何考驗他,也不管自己的親人屬下如何不理解他,恥笑他,他都一概忍受下來。但另一方麵,勾踐的複國之心未死,東山再起的誌向未滅,他臥薪嚐膽,發奮圖強,任用範蠡、文種等人,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轉弱為強,滅掉了吳國。因此,勾踐的忍可以是幾年、十幾年,但這完全是策略性的,是一種瞞天過海的韜晦之計,是一種以屈求伸的雄才大略,這種人的謀略一旦成功,將一反忍的常態,變本加厲地對他所忍的人進行清算。

此外,勾踐臥薪嚐膽,以屈求伸的故事還告訴我們要“知恥而後勇”。一般說來,一個人(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從知恥、忍恥到雪恥,這個過程必然有一段曆史距離。大多數受辱者,皆因當時的力量或者環境處於劣勢,在與人或者命運抗爭的過程中,或由於力量懸殊,寡不敵眾,或由於天時地利,不如對方,致使自己被對方打敗(或受淩辱)而遭受屈辱,但又不能立即雪恥,隻能將恥辱強忍吞下,銘刻心頭,經過養精蓄銳,日漸強大,時機成熟,再雪舊恥,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便是這個道理。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