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魏的梁城是這個大陸上最繁華的城市。這裏重視藝術,提倡古風,以博學為榮,可能正是由於這樣的文化熏陶,讓走在大街上的每一個外來人,都會驚歎於這座城市裏的布局,建築,街道。這裏的每一個細節都注重美侖美奐、端莊大氣。甚至就連走在街上的最普通的一個行人,在他的周圍也會不自覺地感受到一陣陣書卷氣。哪怕是城裏最為窮困潦倒的車夫,說起話來也是文質彬彬,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賺上很多的錢,送自己的孩子去讀書,希望他以後能夠再進入城西的思聞書院讀書而已,這就更不用說城中的其他人了。
梁城是魏國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城中的思聞書院就是皇家出資修建的最高學府,擁有全國最多的藏書,最有學問的大儒,就連皇子都會到裏麵去讀書,去結識各種對魏國的未來有用的年輕人,這以上種種則毫無疑問地加深了普通民眾對那裏的向往。
走在大街上,看著每一個行人,男子都是峨冠博帶,寬袍廣袖,要麼三五成群趕路,還在口中輕輕地爭辯著一些什麼,要麼行色匆匆,手握書筆,仿佛是先生催得緊;女子都是輕柔遮麵,體態姣好,輕聲細語,一見便知是知書達禮;就連小孩子,也不喜胡亂奔跑打鬧,隻是靜靜地跟在兄長之後,等待著吩咐。
蕭若清和秦越瀾在這梁城裏處處都能夠感受到這種民風淳良、教化良好的氣息,不禁也暗暗點頭。且不說這樣的國家一味地崇文抑武好不好,單說人人讀書、人人向往讀書的這種氣氛,就足以稱得上是治理極其有方,恐怕是離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不遠了。當然,對於統治者來說,這樣的人民是最理想的,因為他們是極其容易教化的。
走過了城門正對麵的街道,拐兩次彎,才到達了梁城的坊市。這裏就是各種酒館、客棧、集市的所在地了,人來人往,時不時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雖然不像正門大街那樣教化良好的樣子,卻比那裏多了不少的人氣,而且即使是小商販的吆喝喊價,也都秩序井然,並沒有太過亂七八糟的吵鬧聲音。
蕭若清和秦越瀾直接走進了離正門大街最近的一家客棧,盡管它的名字很奇怪,叫做“蟠鴻客棧”,卻外表看起來端莊大氣、富麗堂皇。走進去一看,才會發現,偌大的客棧裏人卻不多。
二人找了掌櫃的要了兩間安靜的上房,順便和小二哥聊一聊天,才知道,在梁城裏,一年一度的轟動全國的思聞書院的選拔考試剛剛結束,很多從各地來趕考的學子在六天以前放榜之後便各自去了該去的地方,有的回了鄉,等待來年再考,有的則進入了書院,師從著名的大儒,所以客棧現在正是一年當中的最淡季。唉!人生際遇各不相同啊!小二一邊說著學子們的八卦,還一邊唏噓著,想來也是每年都看到類似的情景,難免心有感觸吧。
蕭若清和秦越瀾一致認為客棧的環境很好。想來也是,兩人剛從九籬那麼潮濕多蟲的地方出來,自然是看哪裏都很好。之前一直是漫無目的地在各個地方遊曆,也沒有什麼必須要做的事情,如今兩人既然頂了一個九籬祝祭的頭銜,不做點什麼仿佛說不過去,如今他們就在想辦法,打聽一下南魏的高層對於九籬是什麼看法,以及若是興國打了過來,南魏的實力如何。不過這些問題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最高的機密,哪裏是那麼容易就可以打聽到的。好在二人並不著急,就算打聽出來什麼,對於九籬來說也隻屬於未雨綢繆,因此,隻要徐徐相圖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