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賺錢(1 / 2)

義診過後的幾個月甚至幾年裏,辛城裏有好多的人還是會不時地念叨著蕭家和辛城藥鋪義診的好處,二者在辛城裏的地位也是在義診之後立時更上了一層樓。如今,甚至就連蕭府的下人、辛城藥鋪的小二之類的小角色,在辛城裏走動之時都是昂首闊步,備受尊重,更何況是蕭府和辛城藥鋪中的其他人。

尤其讓很多辛城百姓們念念不忘的,是蕭府的一個名叫蕭初的大夫,心地十分的善良,義診中有很多連藥費都付不出來的窮人們,全是靠了他的幫忙,才能夠付錢拿藥。而且,不管是再髒再臭的病人,他都會絲毫不避諱地用心醫治。因此,很多人在義診中依靠著他的幫助,或者是被挽救了性命,或者是治好了陳年痼疾,或者是受到了資助。一時間,這些都讓蕭初大夫的名聲大振。不過,人家蕭大夫畢竟是蕭府裏的大夫,又不能像藥鋪裏的大夫們那樣,讓大家時時都能見得到麵,這不,義診之後便很難見到蕭大夫一麵了。

所以,每當蕭府的下人們出門辦事或者是回家探親去,都會被不停地追問著有關於蕭初大夫的一切事情。每每這時,蕭府的下人們都想望天長歎:啊!!我們的苦楚又誰能看得到呢?一圈圈地跑了無數遍整個蕭府,也從來就沒有人找到了那個傳說中的蕭初啊!

辛城百姓們的想法和蕭府家丁們痛並快樂著的苦惱都可以暫且放下不提。單說蕭若清在親身參與義診過後自覺獲益良多,再加上他又每每抓緊時間、見縫插針地和義診時相熟的辛城藥鋪裏的大夫們請教各種問題。待義診結束時,醫術已經略有小成。於是,他決定,目前可以開展他計劃中的第二項任務了:賺錢。

首先躍入蕭若清腦海裏的,自然是開飯館。在這個時代裏開飯館,明顯並不需要太多的技術含量。鼓搗了這麼長時間的藥材,按照季節、性別和年齡設計出幾種藥膳自然是不成問題,隻是注意一下藥膳中藥材的選配和用量就足夠了。再加上他會做的有限的幾道現代口味的菜,和無事時研發的一些味道比較有特點的調料,甚至連現代的營銷都不需要,就應該可以支撐這樣一個古代的飯館了吧。

於是,他拿出了一些自己攢下的私房錢,加上這麼多年來過年時大伯給的壓歲錢,湊夠了將近七百兩。看著麵前的一小堆銀子,蕭若清無奈地扁了扁嘴,暗自想道,若不是義診時虧得太多,啟動資金還能有不少。不過義診既是鍛煉醫術,也是做了好事,花了再多銀子也沒什麼可鬱悶的。

現在想這些沒用的東西已然是無益。蕭若清知道自己目前急切需要思考問題是,如何能夠在有限的成本控製之內,開一家能夠帶來最快回籠資金的餐廳,然後再擴大規模或者轉型之類,達到自己想要的,比較多地、又必須比較低調地賺錢的目的。

跑遍了全城之後,蕭若清最終選中了位於集市偏僻角落的一處門麵。那門麵是個隻有兩層的小樓,後進的院子也不算大。之前,門麵的主人也是開飯館的,隻可惜飯館的位置偏僻,再加上經營不善,一直以來每天都隻有小貓兩三隻。每每看到此種景象,老板便不由得逐漸灰心喪氣。原本想以八、九千兩銀子的價錢把這產業出售出去算了,以後也省得再跟著著急,卻被一位找上門來的少年勸得以每月三百兩銀子的價錢,暫時先租給他使用,以後再慢慢再談出售的事情。這老板低頭細算了一下,覺得現在每月能有三百兩的銀子入賬,跟自己繼續開飯館的收入也差不了多少,確是十分劃算,而且那門麵也還是自己的,若是想賣,以後再賣也不遲,且先看看這家飯館如何經營再說。想及此處,遂與那少年拍板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