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明軍內訌(1 / 2)

正值晌午。

軍中大營內。

備倭總經略(統帥):宋應昌。

備倭總兵官(主將):李如鬆。

總兵:董一元,陳璘,楊鎬。

副總兵:劉綎,佟養正,李平胡。

指揮:吳宗道,譚宗仁

守備使:熊正東

千總:李大諫

等一眾明軍高層在參議軍事。

此次大戰,東瀛九個軍團渡海至朝鮮作戰,以宇喜多秀家為總指揮官,兵力約三十萬。

可以說這是東瀛的傾國之戰,更是一場豪賭。

兩相對比下。明軍正規軍約莫有13萬左右兵馬。後勤的夥夫和補給人員加起來約有4萬。但精英就是精英,這十幾萬人都是從全國抽調的精銳,他們中有和東北韃子長年作戰的遼東重鐵騎,有川軍,浙軍和大同軍…更有戚家軍。

戚家軍的鴛鴦陣法對上倭寇,主打的就是專業對口。然而這卻給他們埋下了巨大的禍患,此次朝鮮戰爭功勞大頭都被戚家軍掙了,各勢力都看他們不順眼。

尤其是以李如鬆為首的東北集團,對於南方這幫“南蠻子”更是看不順眼,頗有微詞。

在朝鮮戰爭開始前,朝鮮為了忽悠大明出兵,賄賂打點大明各級官員。

謊報東瀛人馬僅有數千。

大明鞭長莫及,這潑天的富貴,就落到了離朝鮮最近的東北集團身上了。

李如鬆此時任東北總兵,長年同韃子作戰。

騎兵神勇無比,但李如鬆哪曾想到朝鮮人這麼坑。

平壤之戰就給了他下馬威,平壤之戰後大明重新增發十萬援軍。戰爭的指揮權其實已經不覺轉到了中央軍手中。

碧蹄館之戰。

兩軍從午後交戰六個時辰至黃昏,明軍終於等到左協大將副總兵楊元率援軍到來,楊元奮勇衝破倭寇包圍領軍搶占如鬆右方陣地,並和李寧的炮營發炮轟擊倭寇援護明軍撤退。

此次戰役,明軍參戰人數為兩萬人,死六千人。東瀛五萬軍馬,死七千人。

此役勝負各半。

戰後東瀛並未追擊,反而退守後方釜山。但李如鬆經此役後,親兵死傷甚重,不想再戰,退至平壤。

此刻軍中大營內的氣氛十分詭異。

以前能打勝仗有軍功,大家都忍著矛盾。平壤之役前南兵先登城牆,可是北兵多斬首級,而李如鬆上報朝廷的時候多表北兵之功,而少論南兵先登之功,造成南兵將領與北兵將領之間的隔閡。

朝廷也因為有北兵是斬朝鮮人的首級來報功的傳言,特別派出欽差大臣來朝鮮查證。

在碧蹄館戰役後,南兵就傳出北兵在碧蹄館陣亡的傳聞,並且搶先向經略彙報;同時南兵因為提督下令他們留守平壤,南北矛盾進一步激化。

“瞧瞧,瞧瞧,我當是誰。”

“這不是東北傻大個嗎,怎麼吃敗仗了”

“兩個虎超的欠兒登,刺摸忽沒擦淨跑那嘎的去撩臊去了,是那嘎的刺撓了。”

“你說什麼,打了敗仗還有理了”

“格老子的,龜兒子要是用我們南兵,早就將倭寇趕到海裏喂魚了。”

“別叭叭的,看你那熊樣,你們也就這損塞,唉~沒用!”

哈哈哈~

“揍他!!”

“打!!”

“.......”

一時之間,軍營兩幫人打成一團,人群混亂。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