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要形成霧還不能有風。不然,空氣中的小水珠被風吹散,霧也聚不起來。
霧的種類有哪些
(1)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麵的熱氣輻射至天空裏,冷卻後的地麵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裏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麵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麵或水麵,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3)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麵,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麵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麵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範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秋冬季的水塘周圍。
(4)上坡霧: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5)鋒麵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麵附近。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麵上麵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麵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占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麵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麵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麵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6)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7)煙霧: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汙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8)穀霧: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穀裏。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穀裏,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穀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9)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裏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
冰雹
冰雹是什麼
冰雹,也叫“雹”,俗稱雹子,有的地區叫“冷子”,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它是一些小如綠豆、黃豆,大似栗子、雞蛋的冰粒,特大的冰雹比柚子還大。我國除廣東、湖南、湖北、福建、江西等省冰雹較少外,各地每年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雹災。尤其是北方的山區及丘陵地區,地形複雜,天氣多變,冰雹多,受害重,對農業危害很大,猛烈的冰雹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砸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因此,雹災是我國的嚴重災害之一。
冰雹是一種固態降水物,係圓球形或圓錐形的冰塊,由透明層和不透明層相間組成。直徑一般為5~50毫米,大的有時可達10厘米以上,又稱雹或雹塊。冰雹常砸壞莊稼,威脅人畜安全,是一種嚴重的自然災害。很多雹災嚴重的國家已進行了人工防雹試驗。
雹塊越大,破壞力就越大。冰雹降自對流特別旺盛的積雨雲中,雲中的上升氣流比一般雷雨雲強。小冰雹是在對流雲內由雹胚上下數次和過冷水滴碰並而增長起來的,當雲中的上升氣流支托不住時就下降到地麵。大冰雹是在具有一支很強的斜升氣流、液態水的含量很充沛的雷暴雲中產生的。每次降雹的範圍都很小,一般寬度為幾米到幾千米,長度為20~30千米,所以民間有“雹打一條線”的說法。
冰雹主要發生在中緯度大陸地區,通常山區多於平原,內陸多於沿海。中國的降雹多發生在春、夏、秋3季,4~7月約占發生總數的70%。比較嚴重的雹災區有甘肅南部、隴東地區、陰山山脈、太行山區和川滇兩省的西部地區。
冰雹如何形成
冰雹和雨、雪一樣都是從雲裏落下來的。不過下冰雹的雲是一種發展十分強盛的積雨雲,而且隻有發展特別旺盛的積雨雲才可能降冰雹。
積雨雲和其他的雲一樣,都是由地麵附近空氣上升凝結形成的。空氣從地麵上升,在上升過程中氣壓降低,體積膨脹,如果上升空氣與周圍沒有熱量交換,由於膨脹消耗能量,空氣溫度就要降低,這種溫度變化稱為絕熱冷卻。根據計算,在大氣中空氣每上升100米,因絕熱變化會使溫度降低1益左右。我們知道在一定溫度下,空氣中容納水汽有一個限度,達到這個限度就稱為“飽和”,溫度降低後,空氣中可能容納的水汽量就要降低。因此,原來沒有飽和的空氣在上升運動中由於絕熱冷卻可能達到飽和,空氣達到飽和之後過剩的水汽便附著在飄浮於空中的凝結核上,形成水滴。當溫度低於0益時,過剩的水汽便會凝華成細小的冰晶。這些水滴和冰晶聚集在一起,飄浮於空中便成了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