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六章 蜀使(三)(2 / 2)

比關中百廢待興的殘破,洛陽則洋溢著欣欣向榮的氣息。

曹幹早年就多次代表王邕前往敘州、金陵聯係,與大梁將吏相識的也多,到洛陽後,他與兩名副使及隨使人員,更是受到熱情洋溢的招待,一直到八月中旬才踏上返回成都府的路程。

其時孔熙榮已然與李秀在沁水會師,接過晉南戰事的指揮使,調派兵馬往澤州西部的陽城而去。

除了馮翊將代為梁國回訪蜀國外,韓謙還特意準備一批精美的國禮,使曹幹帶回成都府,獻給蜀主王邕,以示兩國永世通好之誼。

當世傳統的馬車,即便借助驛道可以更換馬匹,但由於車身缺乏有限的減震機構,長途乘坐快速馳行的馬車,也絕對不是什麼舒適的事情。

馬車緩行還沒有大的問題,但借助驛站體係,逢驛換馬,理論上走平整驛道,馬車一能走四百裏地都沒有問題,但人在這樣的馬車裏坐上一,筋骨也都要被巔散架掉。

更何況從洛陽走陸路前往雍州,再從雍州走儻駱道,經梁州、利州返回成都府長達兩千餘裏的陸路。

曹幹出使洛陽,從成都府到雍州,選擇乘馬,到雍州之後再換乘舟船;這次與馮翊返回成都府,則是全程走陸路,洛陽這邊給準備十數輛新式馬車。

洛陽馬車當真是要舒適太多,八月底秋高氣爽,六時間便從洛陽趕回成都府,比曹幹預計要用的時間節省了一半;太多的細節之處,叫曹幹感受到梁蜀兩國的巨大差距。

不要蜀國新編禁軍,從兵到將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經曆過戰火的考驗,就算蜀國這些年收編蠻夷山僚,民戶好不容易恢複到五百萬口,但相比較楚梁依舊是弱國。

回到成都府後,曹幹及隨使人員也將近兩個月的使梁所見所聞等細節,一一相稟,且不管蜀廷內部在聯楚抗梁或坐看梁楚相爭的問題上存在多大的分歧,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此時蜀國在表麵上絕不應該主動招惹梁軍,要避免蜀地成為梁軍收複晉南、太原之後下一個兵鋒所指的對象。

對歸附蜀兵將官的家問題,蜀廷內部也很快達成共識。

普通兵卒從來都隻有隨波逐流的份,蜀國也不可能將高達三四十萬的普通兵卒家都送往洛陽或孟州,韓謙提出歸附蜀兵之中,隊卒以上的武官及將領家九千餘人,由梁國出二十萬緡贖金,盡快將他們遷往孟州安置。

在蜀國君臣看來,將這些家遣送到洛陽,能有效化解及削弱歸附蜀兵的敵意,不僅可以避免他們在梁軍伐蜀時成為急先鋒,甚至還可以利用他們念及故國的情思,使他們在梁國內部成為抵製梁軍伐蜀的一股力量。

蜀國也難得高效率的督辦這事,九月中旬馮翊完成出使任務離開成都府時,第一批將官家一千二百人便直接隨他遷往洛陽。

當時也是曹幹與景瓊文,代表蜀主王邕趕到成都城外的梅山驛送行。

看逶迤北上的人馬漸漸消失在視野遠處,曹幹勒了勒韁繩,打算與景瓊文回宮複旨;左右百餘錦甲扈騎簇擁而行。

年近七旬的景瓊文兩鬢霜白,擅於養身之道的他,卻是精神矍鑠、精力充沛,此時猶以左仆射輔王邕執掌國政,他回頭看著一眼已剩塵跡的北上人馬,揮了揮手,示意左右隨侍人員散開,問曹幹:“曹公此去洛陽,以曹公所見,梁軍幾時能克蒙軍收複太原?而倘若司馬氏、徐明珍複歸南楚,楚軍有沒有與之爭鋒的可能?”

返回成都府大半個月,或公開或私下詢問使梁細節者甚多,卻還沒有一人像景瓊文這般直接問及這事;景瓊文之前也沒有問得這麼直接。

曹幹勒住韁繩,悵然一歎,道:“韓謙在孟州時,北岸不過三萬多兵馬,甚至有半數都堆積在太行陘南側猛攻蒙軍,然而朱讓在南岸汴梁坐擁七八萬兵馬,怯不敢戰,甚至連牽製之意都甚為馬虎。照幹所見,要是年底之前蒙軍不能守晉南,不是沒有可能主動太原以及河朔等地,退回到燕山南北以守。至於楚軍,隻要一沒能造出勝過梁師的戰艦,其都金陵都處於梁軍兵鋒的直接威脅之下,景公覺得楚軍真能與梁軍爭鋒?”

“倘若楚廷遷都洪州呢?”景瓊文問道。

洪州位於鄱陽湖的西岸,不僅有水路通江海,也有陸路銜接湖南、江東,早在佑帝時期就是重點經營的一座腹心重鎮,楊致堂作為宗室大將,早年也在洪州坐鎮多年。

曹幹思吟片晌,道:“倘若楚廷能果斷遷都洪州,或能掙紮數年。”

“也僅能掙紮數年嗎?”景瓊文問道。

曹幹話已經透了,也無意再給景瓊文一個更肯定的答複,抬頭看山嶺之上碧空白雲,仿佛千載以來,風物皆無變化,變化的隻是一堆堆白骨化為塵埃……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