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陵(二)(3 / 3)

王文謙拆開信,讀了一遍,便揭開燈罩子點燃燒成灰燼,不留一絲痕跡。

“珺姐怎麼?”殷鵬問道。

“珺兒嘮裏嘮叨了一些她們到洛陽後的事情,韓謙忙於戰事,還沒想到要冊封妃嬪,卻是朱玨忠、陳由桐等大臣主張,便草草走了一下過場;還我倘若想渡江去北岸,她在曆陽有座莊子,可以辦書院——她真是翅膀長硬嘍,知道替我安排退路了……”王文謙道。

殷鵬窺著王文謙眼裏有幾份掩藏不住的蕭瑟之意,心裏也是微微一歎。

他雖然沒有直接看信裏寫什麼,但王珺要傳達的意思,他這時候也明白了。

朱玨忠、陳由桐等人到底還是偏於保守,即便新舊製要融合,他們應該還是希望更多的偏向於舊製,因此才在王珺、趙庭兒到洛陽後,會在那麼緊張的局麵才主張先給二女定下名份,接下來多半也會在時機恰當時接他們去洛陽。

棠邑倘若始終是作為大楚的藩鎮,他們脫離楚州後住在金陵,當然沒有什麼,但現在的形勢,金陵顯然不再是他們的棲息之地了。

而倘若梁楚能夠較好解決掉這次的禪繼危機,他們也隻能赴往梁國尋一棲身之地,隻不過王珺寫這封信過來,顯然是希望在韓道銘或馮翊正式派人過來跟他們接觸時,他們能主動提出去曆陽定居,而不是去洛陽,以便避開掉韓謙與梁國舊吏之間一些微妙的分歧。

作為一個父親,看到自家女兒完完全全拐向夫家,心裏多多少少不是個滋味吧?

殷鵬笑著道:“我倒想著住去曆陽,雖然才一江之隔,夏秋時,曆陽氣要比金陵爽利多了,實是宜人之居呢——就不知道梁楚能否談成和議。我去沽酒時,看到世子的車馬連夜趕去壽王府,想必還是要勸壽王聯合楚州一起出兵收複淮西吧,會不會打起來,現在還真不好。”

“削藩伐潭州,楊致堂是什麼時候才真正出兵殺入衡州的?而金陵逆亂,楊致堂又是拖到什麼時候才派其子趕去嶽陽的?楊致堂是江湖老辣,每次都占到大便宜,但這也決定真要對淮西用兵,他舍不得將右龍武軍拿出來,第一個衝進淮西開打,”

王文謙搖了搖頭,道,

“而侍衛親軍守京畿;左武驤軍要守池舒江宣等州,防止京畿右翼及江西、荊襄、湖南出大紕漏;周炳武、張蟓、趙臻在西線兵馬雖多,但李知誥、柴建歸附梁國,蜀軍又必然會與梁國結盟,他們也被牽製住難敢異動。能動的也就右龍武軍及楊元演的楚州軍,但不要長信宮裏的那位了,沈漾、鄭榆、張潮以及黃化等人都不會單叫楚州軍攻入淮西。倘若要打,最終還是要叫右龍武軍第一個殺進去。楊致堂舍不得的,他既沒有必要,也沒有豁出去的果斷。韓謙此時都收了李知誥、柴建,卻還將王嬋兒、楊林等人送到金陵來百般討好,楊致堂更會想著多觀望兩三個月看河洛戰局的發展,卻沒想到韓謙能爭得這最關鍵的兩三個月的時間,最艱難的階段也就過去了,到時候不定韓謙會搶著對右龍武軍先下手呢……”

“即便河洛能撐到禹河大汛,傷亡也必然相極為慘重,韓謙即便能得喘息的機會,也應該準備秋冬之後的防禦,怎麼會搶先進攻右龍武軍?”殷鵬疑惑的問道。

“你的不錯,兩三個月禹河大汛到來,會迫使蒙兀人不得不再度撤軍,河洛會迎來難得的四五個月的空隙去休養生息,以迎接秋冬後,蒙兀人與東梁軍發生的新的攻勢,”王文謙道,“而事實上在入冬之後,賈魯河、潁水都有長達三個月的冰封期,能給東梁軍從側翼進攻許陳蔡潁的機會,這將使得韓謙在北線麵臨的軍事壓力更大——這也注定河洛戰局熬過第二階段,梁楚和談還拖著沒有談攏,韓謙就必然要搶先下手摧毀楚國全部的水軍戰力,以便入冬之後能將更多的精銳兵力調往北線——你想想,去年河淮戰事結束後,韓謙著孔熙榮率部奪鄧均二州,可有過半點猶豫?你看著吧,韓道銘也好,馮翊也好,這段時間在金陵定會百般示弱,就不知道楊致堂到那時候看到韓謙真正的獠牙,會有什麼感想了。”

“啊,我真是沒有想這麼深,”殷鵬微微一怔,感慨道,“唉,珺姐怎麼舍得叫大人留在曆陽?”

“韓謙用謀從來都不居於人下,身邊也不缺謀臣,我還能有什麼用?”王文謙頗為感傷的道,“哦,對了,珺兒隻是要我去曆陽,有機會你隨韓道銘他們去洛陽吧……”

“我留在大人身邊侍候就好。”殷鵬道。

“什麼混帳話呢,”王文謙道,“韓謙倘若能從蒙兀人手裏奪回關中,下必歸於大梁,我有珺兒這麼個女兒,史書不會缺我一筆,你跟著我,那真是什麼都耽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