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 分兵(2 / 2)

此時梁帝朱裕親自掌握的西梁軍傷病太多,河洛地區的農耕、工礦生產又受到毀滅性的摧殘,恢複需要時間,要從根本上防止西線局勢惡化,又不能完全將希望寄托在蜀軍身上,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棠邑軍精銳直接參與關中戰局……

…………

…………

“東梁軍從下蔡撤兵了,蒙兀騎兵都沒有怎麼打一場,就從渦潁之間收縮回去了?”

柴建、鍾彥虎等人在郢州、荊門抵擋招討大軍的進攻,襄城這邊主要是呂輕俠、周元、徐安等人留守,由於棠邑與梁軍對淮陽山、桐柏山以北的信通進行嚴密的封鎖,他們到十一月初旬才知道徐泗軍、壽州軍以及蒙兀騎兵從下蔡撤退的消息。

不僅他們,即便李知誥最初也預判河淮戰事會拖延到明年春後才會出結果。

河淮戰事要是在年底之前出結果,他們認為隻會有兩個可能,要麼是東梁軍在渦水西岸大勝,棠邑軍受到重挫,被迫放棄對汴京軍民的增援,黯然神傷的退回到淮河南舔舐傷口;要麼是棠邑軍大獲全勝,將壽州軍等全部驅逐出渦水西岸。

李知誥堅決要求去梁州坐鎮,這兩三個月加快安排鄧均兩州的兵戶家遷往梁州安置,呂輕俠、周元以及柴建他們都沒有強烈挽留他在襄城主持局麵,也是基於此,認為河淮戰事最終的結果不論是他們預測的哪種情況,他們應該都還能控製襄城的局麵,不至於惡化到無以收拾的地步。

河淮戰事拖延到明年春後,參加雙方應該是勢均力敵,都沒有露出什麼大的破綻,也沒能抓住對方的破綻打殲滅戰;而在年底之前結束戰事,棠邑受重創,那棠邑乃是北麵據潁西及河洛殘地的西梁軍,更需要荊襄軍的存在,以牽製楚軍主力,防止金陵對棠邑進行削藩;倘若東梁軍受重創,棠邑在年前大獲全勝,那就應該輪到金陵擔心招討軍進剿襄北不利,會不會刺激韓謙的野心進一步膨脹了。

誰能想到河淮戰事,雙方在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裏,就在渦水西岸集結逾二十四五萬的精銳兵馬,最終竟然就這樣結束了?

雷聲是那麼大,最終雨點這麼?

韓謙通過在陳汴通道西翼鋪設浮棧,將汴京軍民接出來,一場戰前無數人預估將極其慘烈的戰事,就這樣虎頭蛇尾的結束了?

然而仔細想來,東梁軍聯合蒙兀騎兵,兵力占據絕對的優勢,棠邑軍都將汴京軍民接出來,其主力退縮出來,也不可能再倉促北上,在冰雪地的潁渦之間,與東梁軍及蒙兀騎兵大決戰。

而東梁軍及蒙兀騎兵此時不能將棠邑軍主力吸引出來,也不會強攻據守城寨的棠邑軍精銳。

即便溫博、譚修群一度被圍困於鄲城、武亭,對東梁軍及蒙兀騎兵而言,也成極難啃得動的雞肋。

不幹脆利落的結束掉潁渦之間的戰事,拖延到年後幹什麼?

邏輯是這樣不錯,呂輕俠、周元事後也能想通,但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結果啊!

“……”

馬蹄飛奔進城,信使持令符直接闖進行尚書台,驚惶大叫道:“蔡州境內有大股馬步兵南移,預計明日黃昏之前就會抵達方城諸寨北側!”

呂輕俠臉色蒼白起來,枯瘦的手抓住扶手,青筋暴露,沒想到棠邑動作會這麼快,主力兵馬從渦潁戰場撤下來,都沒有休整幾,就從西梁蔡州借道,要殺入鄧州嗎?

雖然蔡州屬於梁境,但她們不會以為從蔡州南下的是朱裕的梁軍,這樣的時刻隻有輕飄飄結束河淮戰事的棠邑軍有餘力來進攻她們。

“平靖、武勝、黃硯三關北側,可有什麼異動?”周元手腳冰冷的問徐安。

“暫時還沒有消息,但倘若往方城而來的兵馬,確是棠邑軍的話,周憚在羅山、義陽必然會舉兵進逼平靖三關。”徐安坐在下首道。

“到底有多少人馬抵近方城?”周元詢問從鄧州趕回來通傳敵情的信使。

“具體不清楚,但不會低於兩萬人眾。”信使道。

周元心底一片瓦涼。

周數率隨州行營軍坐鎮隨陽,雖然兵力不多,分兵駐守平靖、武勝、黃硯三關的兵力更少,但三關位於淮陽山與桐柏山之間,地形險要,易守難攻。

不過,為應付招討軍對荊門、郢州的進攻,柴建將襄州行營軍主力都調到南線,而他們完全沒有料到河淮戰事會在十一月之前,就以這樣的結果幹脆利落的結束掉,以致他們不要方城防線了,將鄧均兩州的防守兵力加起來,也就六千人。

在如狼似虎的棠邑軍前麵,這點兵力夠幹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