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新年(3 / 3)

要是照固定的比例,從曆陽學堂諸科抽調人手,其中不可避免的會有一部分姻親宗族子弟被公事公辦的填入鄉學,馮繚自然不怕被人指著鼻子罵。

現在可好,這次將全部的姻親宗族子弟,特別有幾個陳喬等家的嫡支子弟,在入學堂之時,就已經二十出頭,對在棠邑任吏內心充滿期待,都送到條件最艱苦的鄉司初級學堂擔任教員,跟泥腿子子弟打交道,不要陳、喬等家不滿了,這些結業生員還不得鬧翻?

“要有人質問,便直接是我的決定,宗家子弟驕奢之氣難去,能到鄉司、鄉學,真正的去接觸底層貧民的生活,才有可能成長為棟梁之才,”韓謙道,“以後就要形成這個規矩,真正想要到州縣任吏事的人選,一定要有基層工作的經驗。陳家、喬家、馮家不例外,韓家、溫家都不能例外,以後你們的子侄都要如此,有誰腦子不能轉過彎來,那就將他們一輩子留在鄉司,反正也不堪用。”

見韓謙這麼,眾人也都不作聲。

“有你這個辭,我也能拿去堵眾人的口。”馮繚苦笑著道。

諸多事議論下來,不知不覺都快到午時。

年節還沒有過去,韓謙讓府裏安排午宴,留眾人在漣園用餐,但他們還沒有未雨閣動身往飯廳走去,便看到王珺腆著已經顯懷的身子,與香雲走進來,道:“滎州有飛鴿傳書回來……”

信鴿的選種、飼養及訓練皆是精細活,不是普通民夫能為;而要形成應急通信體係,不僅同時要在多個地點育種,還要大批量的訓養信鴿,需要用到的人手不少——社會分工不到一定的程度,或沒有足夠龐大的吏員隊伍,這事不是普通勢力能玩的。

好在棠邑有用女工、女吏的傳統,各家將吏的眷屬也沒有養在深閨鼓搗家長裏短的習性,風氣都要比當世及其前朝更加的開放。

信鴿的選種、訓養以及輪替值守鴿巢等事,韓謙特地在軍情參謀司開辟一個新的部門,由香雲負責,專用女吏。

滎州目前乃是河淮梁軍與魏州叛軍及蒙兀人對峙、爭奪的焦點地區,為隨時掌握滎州的戰局變化,軍情參謀司往滎州派出多名密諜。

即便沒有緊急的信息,為保證信鴿的歸巢屬性,不會因為長期滯留在外而削北,會定期往滎州送新的一批信鴿過去,讓前一批信鴿飛回鴿巢,代價極為不菲。

不是緊急情況,香雲不會直接將傳書送過來,韓謙接過已拆開的臘紙密信以及已經析讀出來的字條,眉頭大皺著坐在那裏一時間不知道該什麼才好,背脊直冒寒氣。

馮繚接過字條,眉頭微微皺著道:“魏州叛軍此時就在滎陽東北側挖開禹河(黃河)南岸的大堤?他們是要等黃河冰層消融時,引淩汛大水,衝擊滎陽城以東、以南的地域?”

韓謙過了片晌才環顧左右,見眾人都猜到梁師雄在滎陽所為意圖是什麼,但很顯然大家倉促間還都沒有意識到這件事的嚴重性。

四五百年前,關中地區的森林覆蓋率還是極為茂密,但前後兩代中原王朝都定都渭水河畔,生態承載能力受到極嚴峻的考驗。

以雍州為主的舊朝京畿(京兆府),在前朝鼎盛之時,民戶逾兩百萬口。

要是普通民戶卻還好,但這些人口當中,大量都是宗室勳貴子弟,生活極為奢侈,關中地區數百年持續不斷的營造殿閣宮室屋舍樓宇,寒冬時節皆是伐木燒炭取暖,飲事所用薪柴更是恐怖,很快將左右丘原峰嶺間的林木都砍伐一空。

差不多到前朝中葉之時,關中想要修繕大殿,不要北麵的丘原了,南麵的秦嶺北坡,都找不到一根能當房梁礎柱的大木,需要從更多的地方不計人力、物力的運往關中。

這種生態環境的變化,前朝中葉從黃河水由清變濁,就已經為史書清晰記錄下來,也是在這個時間,在民間黃河之謂逐漸替代禹河舊稱。

之後便是長達兩百年泥沙積淤。

即便韓謙並不能確定,此時的黃河是不是已經徹底變成地上懸河,但從近百年來黃河幾次決堤、一次比一次嚴重,以及黃河兩岸越修越高的大堤,也都令他擔憂不已。

前朝末年,雖然河淮地區戰亂不斷,但河淮地區一直以來都是由實力極強的藩鎮勢力占據,因此黃河每次決堤都能極快堵上。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近百年來,即便是受淩汛侵害,黃河決堤的口子,絕大多數都是在下遊相對容易封堵潰口以及納洪區範圍較廣的魯豫之間或從魏博等地往北麵河朔地區潰洪,對黃河南岸的河淮地區影響較輕。

魏州叛軍在滎陽境內挖開黃河大堤,他們的意圖或許單純隻是封堵河淮梁軍逼近河洛東門戶滎陽城的通道,但滎陽城東北這個位置太關鍵了。

韓謙不知道梁師雄是不是特地選擇在這個位置挖掘大堤,還是這一切隻是巧合。

韓謙攤開地圖,將叛軍掘堤點在地圖上標出來,確實是在賈魯河大閘西側,也就意味著這個位置的大堤扒開來,黃河大水會衝出實際極可能已經高過兩側平地的河床,順著地勢,浩浩蕩蕩泄入賈魯河(鴻溝)之中,然後往南侵入沙潁河。

二三月河水水枯瘦,問題還不大,但進入四月,各地紛紛進入雨季,以及西北高原絕嶺冰川融水大增,黃河上遊進入賈魯河、沙潁河的水量將大到令人心驚肉跳。

而這兩條河流的河道又淺窄,容納不下這麼大的水量,則必將導致賈魯河、沙潁河兩岸的許滎陳宋等州淪為一片汪洋,也會直接波及淮河北岸的潁、譙兩州。

而黃河之水經沙潁河流入淮河之後,要是淮河中下遊以及洪澤浦沿岸的州縣再趕上去年的雨量,兩相疊加,又必將洪水滔,楚泗滁揚等地都將受大災,壽春以及濠州境內,也難以幸免。

這就是人為的“奪淮入海”,人為的在河淮大地製造大麵積的黃泛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