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三個舅舅上門(1 / 2)

二月中下旬,趙會彬和孫桂芳一直忙著整修新買的院子。

他們很多年不種菜了,手頭上一時也沒有菜苗兒,想自己培育來不及。

直接買菜種的話,目前天氣這麼冷,一個多月的時間,蔬菜長不了多高。

趙會彬後來從住在後村的一個拐著彎兒的親戚家裏要了些菜苗。

東廟村原來是一個整體,坐落在大龍山下。

後來區裏為了把港口的貨物運到市裏,打通了大龍山,修了條疏港路,從這條路過大龍山,可以直達追龍市。

而疏港路把東廟村一分為二,稱為前村和後村。

趙家住在前村。

趙會彬老家山東的,當年全家跟著整個村子集體闖關東來到的東廟村,當時村裏的人家,多多少少都帶著些親戚關係。

幾十年過去,很多老人都不在了,年輕一輩兒的關係也就淡了,但比起東廟村的原住居民,關係還是要親切不少。

菜苗就是趙會彬從這樣的一家親戚家中要來的。

夫妻倆很小心,整修院子時門都是關著的,但耐不住有心人。

張家住在趙家和薑家院子中間。

由於男人跑長途運輸很少在家,張家媳婦帶著孩子深居簡出,平日裏很少在人前露麵。

前些日子薑家的動靜太大,薑婆子恨不得向所有人炫耀,她兒子的孝順和本事。

所以張家媳婦是知道左邊的薑家搬走了的。

沒想到,幾天後,她站在自家台階上,踮著腳望向薑家院子裏時,竟然發現右邊的趙家兩夫妻竟然在。

好奇心驅使她走出自家院子,敲響了薑家的院門。

被人問到跟前,孫桂芳也沒什麼好隱瞞的,直言不諱道:“她家的院子被我們買下了。”

張家媳婦懷裏抱著孩子,問道:“他家這院子又舊又破,有啥值得買的?”

孫桂芳早就和丈夫設想過被人發現後的說詞。她不慌不忙地答道:“這不是生意越做越大麼,我們家原來的院子地方有些不夠用了。正好這院子離得近,可以分出一批貨在這邊幹。”

不止是張家,其他鄰居上門來問,趙會彬和孫桂芳都是同樣的說法。

時間一長,周邊幾家都知道了,趙家這幾年從蝦皮生意中沒少賺錢。這不,買了新院子,想要擴大生意規模呢。

傳言就這樣傳進了許老六的耳朵裏。

許老六是在酒桌上聽別人提起的。

他對這樣的消息嗤之以鼻。

許老六右手拇指按住一側鼻孔,一個用力,從另一個鼻孔中噴出一跎鼻屎。

把拇指在衣服上擦了擦,他端起酒杯啜了一口,不屑地說道:“再大能大到哪兒去?還能跟我比不成?”

桌上的其他人忙不迭地捧著他的臭腳,“那是當然,他趙會彬哪能跟您比?”

這也是許老六看不起趙會彬的原因。

哪次買貨他家裏不是上百筐地買。到了海邊,哪個漁老大不得給他許老六幾分麵子。

隻要他開口,不賣給別人,漁老大也不能不把生蝦皮賣給他。

哪裏像趙會彬,每次隻能買十幾二十幾筐。

關於他所說的擴大生意規模,許老六壓根沒放在眼裏,他跟妹妹通電話時順口就說了出去。

許老六沒當一回事,許雅麗一聽卻立馬上了心。

她每個月3000多塊的工資,丈夫一年也能賺個兩萬來塊,家裏就一個孩子,當然不缺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