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倆的假期也沒幾天,在許檸這裏住了兩晚便要離開。

林榮清到底沒忍住,拉住許檸:“檸檸,要不,你跟我們一塊兒回去吧。”

許檸裝作聽不懂:“媽,我又沒放假哪能隨便離崗呢。”

林榮清聞言沒再勸,這麼艱苦女兒還能堅持並且做出了成績,她雖然心疼,但也是驕傲的,孩子有自己的路要走,她這個當媽的不該隨便替孩子做決定。

目送父母離開,許檸心中也有些悵然若失。

可不多時,那輛黑色的轎車又開了回來。

“爸媽,你們怎麼又回來了。”

“我上班步行就到了,你媽上班也是坐地鐵比開車方便,我們倆一合計,這車還是留給你最合適,來,你送我們去車站吧,我和你媽剛買了車票。”

許連江下了車,推著許檸上了駕駛座,許檸思索片刻,發現還真是這麼回事:“謝謝爸媽,我有車開了耶!”

出於顯擺和讓父母放心的考慮,一路上許檸操作的格外認真,下山開的又快又穩,該打的燈是一個不落,夫妻倆看在眼裏也是更加放心。

把兩人送到車站,許檸卻沒有了那種離愁別緒,得到了父母的寬慰與陪伴,許檸感覺動力十足。

買了一站最便宜的車票陪著兩人候車,目送兩人的動車開走,許檸愈加平靜。

之前她想錯了,麵對不能幫助自己不能汲取力量的人才應報喜不報憂,但自己把事情壓在心裏,隻挑好聽的說給父母才讓他們更擔心了。

父母、朋友是她力量的來源,她不該為了安他們的心裝出一副可靠的樣子,這樣才會讓他們更擔心。

想通了關節,許檸把最近香菇大棚的事還有自己的處理方法概括了概括講給懿文聽,那邊也傾訴了一些工作上的破事,最終又閑聊幾句,兩人都輕鬆不少。

回到龍樹村,不多時楊東升就來了村裏跟許檸彙報後續情況,得知許檸終於鬆口還是楊東升的功勞對方拉著楊東升好一通感恩戴德,還同意出錢給龍樹村加蓋一座溫室大棚,月初就動工。

等到新大棚落成,上麵也通過了許檸的提案,迅速撥下款項用於大棚搭建。

同時,許檸又借著縣菜市場的香菇商戶搭上了市裏幾個菜市場的線。

九月山裏氣溫回落,租了村民的幾畝收成不好的地,又是十座大棚落成 許檸又引進了新的打料機。

十月趁著秋收結束的農閑,許檸帶著村裏人裝了一袋袋菌袋把十二個大棚填滿,龍樹村的人手都不夠用又在大劉村雇了不少人來幫工。

隨後,一筐筐香菇裝滿小貨車從龍樹村走到市區的菜市場,再走到幹貨加工廠,鈔票從山外流進來,不少人都不樂意收現金,換上了智能手機。

許檸也在下一個冬天采收了一批花菇後召開大會重修了山路,讓通往龍樹村這條路更寬更平緩,讓這座被現代化拋棄的山村重新與都市接軌。

再後來,不算太難的香菇種植技術推廣到了周邊鄉鎮,在即將形成競爭時,西嶺縣拉來了投資,要在縣城修一個香菇加工廠,縣城順水推舟劃了一片地建了一個香菇市場,剪彩儀式上,廠商派來交接的人,正是粱安靜。

許檸上去打了招呼找人敘舊,同時借著舊時的一些交情跟對方提了村裏最近種的椴木花菇。

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龍樹村的人願意跟著許檸幹,賣香菇得了錢,再加上一些貸款,還有許檸上次去學習認識的人脈,村裏吃下了富虹今年淘汰的一些設備。

許檸借著背靠深山的優勢,在種植高產又穩定的菌袋裝香菇之餘一直跟楊若山研究椴木花菇。

如今技術穩定,正好在龍樹村小範圍推廣開來,種植經驗、種植設備的優勢讓龍樹村到底先人一步。

許多年過去,又一次縣扶貧辦大會上,龍樹村,脫貧摘帽。

但許檸知道,她的路還很長。

“515。”許檸喊了一聲,卻忘了下文要說什麼,她在喊誰?

電話裏主任催促她來縣裏參加表彰大會,暗示有位大人物要來許檸升遷在即。

許檸慌慌張張去準備衣服,本來想穿雙皮鞋,可皮鞋太磨腳了,她第一次去龍樹村時腳磨破好幾塊,疼了好久呢。

這樣想著,許檸穿上平時走訪穿的幹淨布鞋,開著父母留下的、車漆沒那麼鋥亮的小轎車參加縣裏給的辦的表彰大會。

“許書記,說說您當初選擇來龍樹村的理由吧。”

為什麼來?許檸記不清了,但這個問題她準備過,隻見她得體一笑,侃侃而談。

她能從一村的貧困,改變一縣的貧困,她應是要改變一切的不平等的。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