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日月之變(1 / 2)

驢大人似乎自覺其言能與那位遊先生的話相互印證,是件了不得的事。

於是他搖頭晃腦著繼續娓娓道來:“千年前的一天,太陽不再東升西落,月亮亦轉為血色,都在白晝現顯,二者就此定格於天幕之上,凝然不動。自此以後,人們隻能憑日月的亮度來區分晝夜。所謂的‘星’,亦自此杳無蹤跡,再無人得以窺見其真容。”

聽到這,豬頭妹妹急忙奔至書院門前,手指天際問道:“就像現在這般嗎?”驢大人嗑了顆瓜子,似覺坐姿不舒服,便斜倚於地,單手支頭,頷首道:“然也,如今你們所見的,正是當年日月之變後的景象。”

他吐出一顆瓜子皮,繼續道:“然而日月之變所帶來的影響遠非如此。自那日起,天下修行靈氣的修士,再無法將靈氣留存體內。”

說著,他以手作漏鬥狀,比劃著解釋道:“便如這漏鬥一般,修士吸納靈氣之時,體內卻似開了個口子般不住地往外泄露,直至體內靈氣蕩然無存。之後,所有靈氣修士便悉數淪為體魄稍強的普通人了。”

說到此處,驢大人稍作停頓,似是回憶起初次聽聞此事時的驚駭,繼續道:“那一天,大羅世界的靈氣修士宛如雨點般自高空紛紛墜落。唯有那些以汲取日月精華為修行根基的妖族尚能維持其實力。而就在同一日,灰族忽然自極西之地大量湧現……這便是後世所稱的‘日月之變’。”

聞言,書院眾人無不瞳孔驟縮,雙拳緊握,麵露懼色。皆因那兩個字——灰族。

他們雖未曾親眼目睹灰族之貌,但大秦書院在基礎教育中著重提及了被稱為萬物天敵的“灰族”。連街頭稚子都知道灰族無思無想,仿佛永不知疲倦地獵殺著世間一切開智的生命。

而它們的外皮呈現出灰黑色,宛如被烈火燒盡的炭石般。因此每當灰族大量湧現時,世人便驚恐地稱之為“灰潮”!

在世人眼中強盛無匹的大秦與妖庭,每日都需付出無數生命在人境西邊的“東山山脈”中依靠那堅不可摧的“鐵鑄長城”,方能勉強抵擋住由灰族所引發的灰潮。

待眾人情緒稍稍平複後,驢大人繼續述說道:“失去大量靈修後的人族選擇與妖族結盟,共同組建了一支聲勢浩大的聯軍,以抵禦灰族的侵襲。然而,交戰之後,聯軍卻如冬雪遇夏日般迅速消融,無影無蹤,甚至連一個魂魄都未能返回……自此以後,灰族便被冠以‘萬物天敵’的稱號。”

“此後,人族和妖族雖極力抵抗,但最終還是被灰族如同驅趕牛羊一般,殺至了當時大陸東側的‘東山山脈’以東。”

說罷,驢大人又用手比劃了一個左右大小失衡的沙漏形狀,緩緩說道:“這大陸便如同這沙漏一般,中間的狹窄部分就是‘東山山脈’。東山山脈以西,是被灰族肆虐的地區,被稱為‘舊土’;而東山山脈以東,則是現今的人境和妖庭所在。隻不過,‘舊土’的麵積要比現在的人境九州和妖庭七王封地加起來還要廣闊無數倍。”

秦無敵聽著驢大人的講述,不禁失神地喃喃道:“有機會一定要去看看。”

驢大人沒有理他,而是轉向遊不二,緩緩說道:“自日月之變後,人族便參考了妖族汲取日月精華的修煉方法,修改出了適合人族吸食日月之氣的功法。然而,由於人族‘知命’境的特殊性,人們後來便將日月之氣統稱為‘命源’。”

“簡而言之,‘命源’即是日月所散發的‘日月之氣’。隻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為了方便與上古時期的‘靈修’進行區分,人們便將那些接引日月之氣的修者統稱為‘命修’。將‘日月之氣’稱為‘命源’。”

“人族基於日月的新修煉體係,被劃分為八大境界:開脈、破穴、知命、鑄魄、固己、跨海、逾山、破軍。”

“在座的各位,除了遊小子你之外,都已達到了知命境以上。因為開脈和破穴這兩個境界,僅僅是單純的煉體階段,並不需要接引命源。它們與妖族修煉之路的初始階段相似,都是為了鍛造出一副強健的體魄,以便承載八大境界中最為神異且至關重要的知命境。”

說到此處,驢大人搖頭晃腦,顯得頗為不解:“知命境界需引入命源作為修行基石,去推動修士感悟自己的‘本命’。”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