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我不被解聘,也就不會振作起來!基本上,我是很懶散的人,整天都病懨懨的。校方的解聘正好驚醒我的懶散之夢,因此,到現在為止,我還是很慶幸自己當時被人家解雇了。要是沒有這番挫折,我也不可能奮發圖強起來,而闖出今天這個局麵。”
曆史上的永動機,就使很多人投入了畢生的精力,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在一些沒有勝算把握和科學根據的前提下,應該見好就收,知難而退。
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成功的希望,屢屢試驗是愚蠢的、毫無益處的。
諾貝爾獎得主萊納斯·波林說:“一個好的研究者知道應該發揮哪些構想,而哪些構想應該丟棄,否則,會浪費很多時間在差勁的構想上。”有些事情,你雖然用了很大的努力,但你遲早要發現自己處於一個進退兩難的地位,你所走的研究路線也許隻是一條死胡同。這時候,最明智的辦法就是抽身退出,去研究別的項目,尋找成功的機會。
牛頓早年就是永動機的追隨者。在進行了大量的實驗之後,他很失望,但他很明智地退出了對永動機的研究,在力學中投入更大的精力。最終,許多永動機的研究者默默而終,而牛頓卻因擺脫了無謂的研究,而在其他方麵脫穎而出。
在人生的每一個關鍵時刻,審慎地運用智慧,做最正確的判斷,選擇正確方向,同時別忘了及時檢視選擇的角度,適時調整。放掉無謂的固執。冷靜地用開放的心胸做正確抉擇。每次正確無誤的抉擇將指引你走在通往成功的坦途上。
有的人失敗,不是沒有本事,而是定錯了目標,成功者為避免失敗,時刻檢查目標是否合乎實際,合乎道德。
阿爾弗萊德·福勒出身於貧苦的農場家庭,成年後,他雖然努力卻失去了三份工作。之後,他嚐試推銷刷子,他立刻明白了,他喜歡這種工作。他將思想集中於從事世界上最好的銷售工作。
他成了一個成功的銷售員。在攀登成功階梯時,他又定下一個目標:那就是創辦自己的公司。如果他能經營買賣,這個目標就會十分適合他的個性。
阿爾弗萊德,福勒停止了為別人銷售刷子。這時他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為興高采烈。他在晚上製造自己的刷子,第二天就出售。銷售額開始上升時,他就在一所舊棚房裏租下一塊空間,雇用一名助手,為他製造刷子。他本人則集中精力於銷售。那個最初失去了三份工作的人得到了什麼樣的最終結果呢?
福勒製刷公司擁有幾千名銷售員和數百萬美元的年收入?
一個人要獲得事業上的成功,首先要有目標,這是人生的起點。沒有目標,就沒有動力,但這個目標必須是合理的即合乎實際情況和客觀規律、合乎社會道德的,如果不是,那麼,即使你再有本事,千百倍努力,也不會獲得成功。
二、善於改變,使自己更有彈性——改變不願放棄的處事習慣
人生是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失敗有時並不是由於你的能力、常識不足,而是由於你錯誤地選擇了目標,而失敗正是給予了你一個重新思考,從錯誤中解脫的良機。
如果你看過《動物世界》或《東芝動物樂園》,你一定清楚,蜘蛛猿是一種很有趣的動物,它是生長在中南美洲、很難捕捉的一種小型動物。多年來人們想盡方法,用裝有鎮靜劑的槍去射擊、或用陷阱捕捉它們,都無濟於事,因為它們的動作實在太快了。後來,有人想了一個辦法,在一個窄瓶口的透明玻璃瓶內放進一顆花生,然後等待蜘蛛猿走向玻璃瓶,伸手去拿花生時,你就可以逮到它了。
因為當時蜘蛛猿手握拳頭緊抓著那顆花生,所以它的手抽不出玻璃瓶,而那個瓶子對它來說又太大了,使它無法拖著瓶子走。但它十分頑固,或者是太笨了——始終不願意放下那顆已經到手的花生。就算你在它身旁倒下一大堆花生或香蕉,它也不願意放開手中那顆花生,所以,這時狩獵者便可以輕而易舉地抓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