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丈量的巨大作用還在於對發展事業的自我督促上。比如說,你在這一個發展階段上獲得了成功的經驗,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你就會在自我檢討中得出結論,受到啟發,督促並警惕自己戒驕戒躁,發揮優勢,以便更上一層樓。而如果你在這一階段的發展情況不很理想,你就會總結失敗原因,吸取經驗教訓,並思考解決的辦法,督促並鞭策自己走好下一步。
(二)克服困難
偉大與困難常一同而來。所受的困難越大,他的成就也就越大,成功率也就越高。所以說困難是偉大的主人。
要實現人生目標不經曆磨難是不可能的,困難痛苦,是磨煉人格、意誌的最高學府;自然在給人們一分困難時,也添給人們一分智力。所以,當人們遇到困難,就要恬淡、冷靜地對待它,這樣就能心安、鎮靜。
遇到困難,就勇猛地克服它,這樣才能愈戰愈勇。古代的哲人說:憂慮患難就能振興國家,貪圖安逸享樂就會身遭滅亡。克服困難與衝破危險,可以說是人的美德。偉大的成功,來自於戰勝困難,沒有經受困難的人生,自然會落於渺小而又平庸。
所以說:“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在困難麵前,你絕不能俯首帖耳,屈服於它,隻有把它踩在你的腳下,你才是勝利者、成功者。
你如果不能忍受奮鬥的困苦,那麼在你一生之中,充其量不過是在“人的動物圈”中享受著對他人的頂禮膜拜、打躬作揖。這樣,何處去尋找你的安逸與快樂、幸福與和平呢?
我們知道,在古今中外的曆史上,所有的偉大人物,都是從艱難困苦中奮鬥過來的。拿破侖、華盛頓等人,無不經曆千難萬險。漢高祖劉邦以前隻是一個小小的亭長,明太祖朱元璋也隻是一個廟裏的小和尚。再從中國上古來看,舜曾是一個莊稼漢,膠鬲曾是一個商販,管仲曾是土人,孫叔敖曾是漁民,百裏奚曾是秦穆公用五張羊皮換來的。
(三)養成勤奮的習慣
凡成大事者相信勤奮是通向成功的基本要素,而懶惰者是永遠也不會成功的。
了解實際生活的人都知道:天道酬勤,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
牛頓是靠勤奮、專心致誌和持之以恒才取得成功的,他的盛名也是這樣得來的。當有人問他到底是通過什麼方法得到那些非同一般的發現時,他誠實地回答道:“總是思考著它們。”還有一次,牛頓這樣表述他的研究方法:“我總是把研究的課題置於心頭,反複思考,慢慢地,起初的點點星光終於一點一點地變成了陽光一片。”牛頓曾說過:“如果說我對公眾有什麼貢獻的話,這要歸功於勤奮和善於思考。”
培養勤奮的工作態度非常關鍵。一旦養成了一種不畏勞苦、敢於拚搏、鍥而不舍、堅持到底的勞動品性,則無論我們幹什麼事,都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即使從事最簡單的工作也少不了這些最基本的“品格”。“勤能補拙是良訓”講的也就是這個道理。羅伯特·皮爾正是由於養成了反複訓練、不斷實踐這種看似平凡、實則偉大的品格,才成了英國參議院中的傑出的、輝煌的人物。當他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父親就讓他站在桌子邊練習即席背誦、即席作詩。開始他父親讓他盡可能背誦一些周日訓誡。當然,起先並無多大進展,但日久天長,水滴石穿,最後他竟能逐字逐句地背誦全部訓誡內容。後來在議會中他以其無與倫比的演講藝術一一駁倒他的政敵。這實在令人折服。但幾乎沒有人知道,他在辯論中表現出來的驚人的記憶力正是他父親嚴格訓練的結果。
在一些最簡單的事情上,反複不斷地磨煉確實會產生驚人的結果。拉小提琴看起來十分簡單,但要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又需要經過多麼辛勞的反複練習啊!有一個年輕人曾問卡笛尼學拉小提琴要多長時間。卡笛尼回答道:“每天12個小時,連續堅持12年。”很多成功人士恪守勤奮是金這一原則。一個芭蕾舞演員要練就一身絕技,不知道要流下多少汗水、飽嚐多少痛苦,一招一式都要花費難以想像的勞動。在泰祺妮準備她的夜晚演出之前,她往往得接受她父親兩個小時的嚴訓。歇下來時真是筋疲力盡,她想躺下,但她不能脫下衣服,隻能用海綿擦洗一下,借以恢複精力。舞台上那靈巧如燕的舞步,往往令人心曠神怡,但這又來得何其艱難。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這十年功的酸甜苦辣,泰祺妮作為一個芭蕾舞演員似乎有更深刻的體會。
一點點進步都是來之不易的,任何成功都不可能唾手可得。許多著名的科學家和發明家都是經過頑強拚搏才成就事業的。如果你想成功,勤奮是最好的資本。誰能不停止勤奮的腳步,誰就能一步步走向成功。
八、傳播仁愛與快樂——徹底拋棄嫉妒、仇恨和居心叵測的思想
當一個人對他人懷有不友善甚或仇恨的思想時,他就無法做好他的工作。我們的各種能力唯有在身心和諧的情況下才能發揮到最佳的水平。要記住,心中一定要充滿善意,否則,我們便無法做好手頭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