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王淞(2 / 2)

李世民又問:“你剛才說還有一個吃蚱蜢的方法,是什麼?”

羅信笑著說:“用咱們大唐人最喜歡的方法,火烤。支起一堆篝火,用木簽子將螞蚱串在一起燒,滋味雖然比不上油炸,但照樣香脆。假如嫌麻煩,還可以直接丟進火堆裏,熟了就扒出來吃。”

蝗災雖說遮天蔽日,但災民數量同樣龐大,特別是已經饑腸轆轆的災民,他們連樹皮、觀音土都能吃,這些香噴噴的螞蚱就更不用說了。

羅信看了一眼四周那密密麻麻的災民,輕歎一聲:“那些螞蚱吃了他們的莊稼,現在的確是要老百姓們再吃回來了。眼下,洛陽附近還沒有完全爆發蝗災,這些螞蚱越是密集,它們就越是暴躁、饑餓,咱們隻要提前將洛陽一帶的螞蚱都吃了,就能夠適當減少它們的災害。然後再不斷推進,整個河東、河南道都相繼展開,防範於未然。等老百姓都習慣了吃螞蚱,謔謔,以後這玩意兒估計會被人吃到絕種!蝗災整個詞彙,也隻會出現在史書裏。”

盡管知道災民單單吃螞蚱還不夠,糧食肯定也要到位,但總得來說羅信是幫了李世民一個大忙。

羅信並不知道,李世民之所以如此緊張,是因為他再不想吃蝗蟲了。

因為身為大唐皇帝的李世民曾經吃過蝗蟲!

那時候他才剛剛登基沒多久,雍州就遭到了蝗災,李世民親自帶著百官出門,他以身作則,當著文武百官的麵,當著全城百姓硬生生地吃了三吃活螞蚱,注意,是三吃“活”的!

當時就把李世民惡心得想吐,但他還是忍下來的。

隻是,就算皇帝以身作則,還是沒有用。先不說百姓沒幾個人去吃,那些翰林院的老骨頭們反而認為這個舉措會引來上天更重的懲罰。

同樣是吃蝗蟲,羅信卻是讓人吃出了味道,看著那些留著口水、拚命衝出去抓蝗蟲的災民就知道了。

羅信“功成身退”,和王鬆兩個人又持著程處亮給予的牌子進城。

與出來的時候相比,城門口的人相對少了而一些。不過仍舊有很多人在排著隊要進城,但是那些官兵卻是每隔一段時間放一批人進去,顯然是為了控製洛陽城內的人口,而且他們審查得很嚴格,那些看起來就髒兮兮的人是堅決不給進。

羅信和王淞兩人看著都不幹淨,但他們手裏有牌子,拿出來輕輕晃動了一下,兩人各自提著一大口麻袋就進去了。

進城之後,羅信和王淞先是進一家裁縫鋪,簡單地換了一件幹淨的衣裳。

之後,羅信則是進糧店買了一大袋麵粉,並在一個人來人往的巷子口支了一口大鍋。羅信讓王鬆在巷子裏將蚱蜢包裹上一層麵粉,簡單地將蝗蟲遮蓋住。

而羅信則是開始油炸裹著麵粉的蝗蟲,很快香味就傳了開去,邊上也慢慢彙聚了一些食客。

眼下洛陽食物雖然還不至於短缺,但是都隻有填飽肚子的饅頭麵條。

雖然相比長安,羅信稍稍遜了一些,但它仍舊是大唐富庶之地,繁華大城。街道上往來的人,兜裏或多或少都揣著一兩吊銅板。

在食物匱乏的情況下,嗅聞到油炸的香味,很多人已經開始留口水了。

這時候,一個身體略微有些發胖的男人走過來問:“小子,你這炸是什麼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