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章 藩王、邊帥(1 / 2)

十一日平藩戰爭來的快,結束的也快。

江東的百姓們對這戰爭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結束了,都不必擔憂害怕,朝廷王師南下進駐各地,更是與百姓秋毫無犯。

江東沿海的航海貿易不受絲毫影響,甚至馬上還更興盛了,而江東各地百姓們種桑養蠶織布,種棉花紡紗、燒窯製瓷,各種作坊等也是更加熱鬧,他們接到了更多的訂單。

太子主持的全麵普查,百姓們也很配合。

畢竟沈法興原來推行的稅賦製度基本上是隋朝的製度,是租庸調製,對於百姓來這種人丁稅性質的稅製負擔更重些,而現在朝廷的兩稅製將在江東全麵推行,他們很清楚這種兩稅製,對他們有很大的負擔減輕。

至於工商稅,沈法興時,一麵是繼承隋朝的租庸調製,一麵卻又把隋朝沒有的工商稅也都搞起來了,甚至比大秦的稅要高的多,畢竟他以江東一道之地,要養軍要養官可花費不少。

清量田地,清查戶口,清查田莊作坊礦山等,全部造冊。

有多少田畝就納多少兩稅,田少稅少,無田無稅。朝廷鼓勵田少的百姓,移民到琉球、百濟等地方去。

留下來的,也都會增授田地,保證每人至少十畝地,一戶不少於五十畝地。

對於那些豪強地主們來,他們也不必怎麼擔憂,他們的宅第商鋪作坊等都不會受到半點侵犯,就算他們的田地超額了,也不會強行沒收,隻是置換或征收。

對於他們開辦作坊,運營商隊,跑船經商等,朝廷甚至十分支持,畢竟江東許多地方也是田地少,尤其是靠近海邊還多風暴,耕種不易。

在許多江東的百姓看來,江東變化很大,也沒什麼變化。

換了個皇帝,換了些官員,但日子依然安穩,沒有戰亂,沒有搶劫,大家不用驚慌的背井離鄉逃難,不用當流民。

甚至,他們還減輕了稅賦,又能多分田地,若是願意離開家鄉,移民到其它地方去,還能分到更多的田地。

尤其是對於建安和永嘉等一些山多地方的百姓來,以前他們就那麼幾畝田地過日子,靠打漁或是佃工幫襯生活,而現在隻要他們願意離開家鄉,他們一家子能分到一二百畝地,直接就能當上地主,這對他們的誘惑力極大。

建安許多山區裏的百姓,紛紛到官府報名,都想出去闖一闖,都想試一試當地主的感覺。

太子也派人召集各地的豪強大戶們談話,主要是動員許多地方上的大戶豪強們,讓他們遷移到洛陽、長安等六京大城。

遷移新征服之地的地方豪強大戶,這其實是漢朝就開始的一種策略,是有效統治的一種好辦法。

既能充實京城,增進繁榮,同時又便於監管這些豪強大戶,並能讓地方更易於朝廷管理。

願意入京者,他們都會獲得一些好處,比如散予一些散階,或是為他們死去的父祖們追贈點官職,甚至可以給他們一些名額,讓他們的子弟入國子監或是講武堂等入學。

這些都是特權。

去了有好處,如果不去,自然肯定也會有些麻煩的,隻要朝廷要追究,隨便都能查出一堆的把柄問題來,到時可就沒那麼好話了。

這些地方豪強們心知肚明。

他們並不願意離開家鄉,可不離開又不行。

於是最後跟太子講價還價,提出願意把家族大宗遷往京城,而在家鄉留下一二宗分支,以看護祖墳祖宅祖地之類的,對此太子倒也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