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8章 不謀萬世(2 / 2)

胡女嫁了漢人丈夫,便入籍歸化,生下的兒女自然也就成了漢族。

這方麵,沒有什麼可自由選擇的,不可能一個高句麗女人嫁了漢人後還保留高句麗族的身份,也不可能他們生下的兒女,可以自由選擇父親族還是母族,更不可能會有什麼其它胡夷蠻族能有什麼優待。

連邊地的那些蠻夷都要改土歸流,想辦法讓他們歸化入籍,讓他們變為諸夏,怎麼還可能讓漢人血脈最後變成蠻夷呢。

在這種情況下,不要多,二三十年後人口過億幾乎不是問題。而對於這個時代的生產力來,其實也就隻能養個把億人口了,再多,就很危險。

若是把邊疆新征服的這些地方開發出來了,那麼或許還能再養活個幾千萬個把億人口的,但短時間內不可能完全開發。

所以,得讓人口走出去。

除了朝廷主導的開拓,也得讓民間參與進來。

羅成的這些安排,其實就是隱含著對朝廷主導的未來開拓不太放心,他不是不相信自己,而是擔心自己哪走後,太子嘉文接手後接不住。

曆史上唐朝安史之亂,真正要來最大的根源其實就是大唐對外開拓的速度太快,而朝廷後續的管理根不上,脫節了。

李隆基時代,對外開拓,勝多敗少,邊軍十分強大,但是朝廷對外開拓雖然武功赫赫,可後續跟不上,或者戰爭的回報與付出不成正比,這加劇了內部的矛盾,最終才有了安史之亂。

太子嘉文的能力一般,羅成擔心若是自己死了,太子掌握大秦,難以維持眼下這種不斷開拓下依然極難的平衡。所以他才希望,將來這種對外開拓的任務,由朝廷之手轉到民間去。

以民間力量為主,朝廷在後押陣兜底就好。

“實話,朕不擔心那些豪強對外殖民,將來尾大不掉,就算他們將來真的在域外尾大不掉,自成一國了,其實也沒什麼,再怎麼,他們也與我們同根同源不是嗎?大秦也許兩百年,或許三五百年,但終究會被其它王朝取代的,朕隻是希望將來推翻大秦取而代之的,依然是我們漢家人,而不是什麼戎狄或蠻夷!”

“這樣,起碼大秦就算亡了,但漢下沒亡,華夏文明依然可以薪火相傳,你不是嗎?”

魏征愣住,他還從沒有想過,哪個開國皇帝會想著王朝二三百年後滅亡的事情,這想的也未免太遠了一些。

“陛下就沒想過,讓大秦千秋萬代?”

“千秋萬代?真要是能千秋萬代當然好,秦始皇稱帝後,也想著千秋萬代,因此他稱始皇帝,兒子是二世,孫子將來就是三世,可實際上呢,秦二世而亡。周朝倒是有八百年下,但實際上周子真正控製下又有多少年?”

“漢朝是四百年,但中間不也還有一個新朝嗎?朕是不相信什麼千秋萬代的,能夠二三百年就不錯了,朕隻希望大秦在這二三百年裏,能夠讓華夏走的更遠,不要再僅局限於中原這個圈子。”

不僅僅是殖民開拓,羅成也更鼓勵中原的豪強們到新開拓的安東啊安西、雲南等地去,那些地方新征服下來,嚴重缺少漢民。

僅僅是徐世績剛攻滅的百濟,那裏現在有三百多萬百濟、高句麗人,朝廷計劃要清除三分之一的原住民,然後遷去一百萬以上的漢人。這樣才有可能真正讓漢人在那邊站穩腳,可是現在想從中原湊一百萬人可不容易。

而且不僅是安東需要移民,雲南、廣南、流球、西山等許多地方,都極需移民填充。

朝廷組織移民過去了,但許多地方都還是一窮二白,光靠朝廷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這方麵還是得借助民間的力量,尤其是這些豪強地主富商們的力量。

“為了鼓勵吸引這些人去邊地置業投資,朕以為,可以對這些豪強們許諾一些有吸引力的好處,比如對於那些在邊地置業投資甚至是安家的豪強們,可以破例擇其子弟授以流外吏職,讓他們在邊地官府效力任事。若辦事得力,考核結果優秀,可以升遷入流。”

“聖人,這樣一來,隻怕貴族士族豪強們的勢力就會進一步坐大啊。”

“隻要保證中原核心基本盤,倒是不怕。”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