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章 巡撫(2 / 2)

其實很多時候遇大災出現饑荒,關鍵還是當地絕收後,其它地方來不及調運糧食進入,導致出現饑荒,而並不是全國無糧。

就如隋末大亂,許多地方因受戰亂、災害等影響,出現饑荒人相食,可是朝廷的各大轉運倉裏,卻還有幾百萬上千萬石的糧食存著,隋不是無糧,而是當時許多地方受動亂影響,道路不暢,運力不足,有糧也難以及時的運送到災區去。

一萬石糧食,才一千多貫錢,十萬石粟,也不過萬貫,百萬石粟不過十來萬貫錢而已。

這對於如今一年能夠收入三千萬貫的皇帝內庫來,這點錢還真不算什麼,各地的糧倉裏也有許多糧食,糧食並不緊缺。

需要的,隻是及時的調運而已。

糧食最大的成本其實不是人力耕種這些,而是要遠距離調運,運輸的成本更高。這也是為何羅成建國之後,對於糧食征收和倉儲十分重視的緣故。

百姓交的田賦糧食,再加上朝廷每年都要拿出大量的錢來收購百姓手裏多餘的糧食,給百姓留足了口糧的同時,朝廷對這些收購上來的大量糧食,也是逐級存儲。

鄉一級設有社倉,縣一級有義倉和縣官倉。

郡有郡倉和轉運倉,道一級更是在水陸交通要點上,設立多個大轉運和儲藏倉,並設立了常平倉,以平穩市場糧價和救濟災年。

邊關之地,還設有許多重要的軍倉。

此外,在運河、黃河、長江、淮河、漢江等重要的大河,以及沿海大港,還有六京,皆設立了國家級的大戰略儲備糧倉。

這些倉裏每年都運入糧食儲備,常年保持在一個高位儲存量,每年新糧進來,除糧再出倉賣到市場上。

一般地方災患的,地方自己的糧食就能決。

若是遇重大災情或是大戰事,則會動用各道郡設立的轉運倉中之糧,而一旦到了最緊急的時候,朝廷才會動員到國家級戰略儲備倉的糧食。

下太平,地方安穩,水利設施修的好,江河堤壩修的牢,那麼以現在朝廷十億畝耕地的糧食產量,其實是能夠保證年年還有節餘的,節餘的糧食,通過司農寺和民部的全盤統籌調設,最後進入一個個的糧倉之中。

除了這些官倉之外,皇家內侍省下也還在全國設了上百個糧倉,都是在朝廷每年糧食收購計劃完成後,內侍省再從各地收購來的糧食,這些糧食轉運儲存在各個水陸交通要地,存有上千萬石的糧食,也是一大補充。

曆史上,唐朝寶年間,中原安定,朝廷官倉存糧就達到九千六百多萬石,而當時的耕地也僅八億五千萬畝。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朝廷這幾年年年在各地努力的積儲糧食,每年存儲增加千萬石糧,而羅成的內侍省皇家糧倉,也在悄悄的積攢糧食,每年新增數百萬石,如今朝廷儲糧無數,羅成手裏也還有了千萬石糧的糧庫。

正是有這底氣在,他才敢一斤蝗卵換三斤粟,要不然,這才十就挖了五六十萬石蝗卵,羅成還不得很快就拿不出糧來。

當然,羅成比較有底氣扛過這波蝗災的根本還在於百姓手裏有糧。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