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1章 總督(2 / 2)

也正因長安的這成功,羅成年前把長安府尹升調禦史中丞,幾乎沒有受到半點阻攔。他雖年輕,可政績擺在那裏。

羅成對於李綱這種有些食古不化的老儒其實很瞧不起,不過他的品德教育還不錯,這也是他一直留著李綱為太子老師的原因所在,對自己的繼承人,羅成知道他能力普通,但還是希望太子能夠正派,品行端正。能力弱點沒關係,皇帝會有宰輔們輔佐執政,但若是皇帝品德不行,那國家才會有大禍。

“李學士隻看到了朝廷弄來了錢,卻沒看到這錢出自哪裏,又流向了哪裏。”

“學士可知何為稅收?”

李綱望向皇帝,“稅收是朝廷的財政來源。”

“沒錯,可你卻隻了表層,稅收不僅僅是朝廷的財政來源,他更是治國之工具,他是財富分配,是下安穩的根源,稅收的本質就是公平公正,但這個公平絕不是公攤。”

一個朝廷得不得民心,能不能強盛,其實根源就在於其稅製。

如隋朝一樣,搞人丁稅,這就是最落後的稅製,看似公平,其實是最大的不公平,這必然導致國家根基的不穩。

稅收本質是什麼?是對社會財富的再分配,這意味著窮人少納稅富人要多納稅,誰占據的社會資源越多,誰得到的財富越多,誰就得交更多的稅。

隋朝反其道而行,兩世而亡也就不稀奇了。

就根王莽篡位改製一樣,他的亡也是亡於稅製,王莽的稅製更加是空中樓閣,所以他亡的更快。

“稅即國家!”羅成直接出了四個字。

無稅,就沒有國家,一個國家要維持,必然要國民繳稅。國家的體現,就是稅收。就如明末時一樣,朝廷隻能對普通老百姓征稅,官員、讀書人都不需要納稅,甚至投附到他們名下的人,也一樣免稅免役,於是,大明實際上早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了。

他隻能一再的對普通窮百姓加餉,最終結果就是農民起義,國家滅亡。

為何大秦立國後更改稅製,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官紳一體納糧。貴族官員可折錢代役,但絕不能免稅。

皇帝可以給他們俸祿高些,甚至是門蔭等特權,卻絕不給他們免稅之特權。

大秦稅法的核心,便是財產稅,而不是人丁稅。哪怕你是一個奴隸,一個伎女,甚至是一個胡人,隻要你在大秦的土地上,擁有財產,那麼你就必然得要納稅,不過是納多納少而已。

“李學士,你其實可以多上上街,去詢問一下這些民間百姓,問問他們,大秦與隋朝相比,哪個時候他們更幸福。”

論幸福感,羅成自信,立國僅六年的秦國,絕對比隋時更讓百姓有幸福感。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