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9章 先捉後放宣天威(2 / 2)

就跟沈光帶來的那些羌夷之兵一樣,這些人也不著甲,背個短弓提把刀,翻山如履平地,十分凶悍了得。

相較起來,蘇定方帶來的中原秦軍,卻並不太適應這邊的地形與氣候,尤其是中原的騎兵,在這邊很難有用武之地。

“我準備在此重築嘉誠縣城,增駐兵馬,並設軍屯民屯,以控扼岷山與岷江。再向南收複汶山郡,把諸羌趕到邛崍山以西去,在汶山郡之西,邛崍山東側,於雜河穀要道,再築一城,扼守邛崍山東。”

蘇定方選的這兩處地方,都是戰略要地,是諸羌入劍南的重要通道。

南麵的雜河穀處,北望隴山積雪如玉,東望成都如在井底。此處不但控扼要道,三麵臨江,而且還占據高地,對成都平原有俯衝之勢,十分重要。

蘇定方這樣極有戰略眼光的人,一下子就看到要守好劍南西,關鍵還是平定西山諸羌,而要平西山諸羌,尤其是要防他們反複無常,就關鍵在於守好平昌郡的嘉誠和汶山郡的這個雜河穀。

嘉誠縣已經到手,但邛崍山東卻還在羌人之手,這裏其實在數朝以來,就一直都是羌人的地盤,甚至可以,其實中原王朝的勢力一直就沒有擴張到邛崍山腳下。

而這一次,蘇定方看中了這裏的一處要地,不但要把汶山郡原有的地盤收回來,還要把這從來沒有擁有過的東坡也要拿過來,並在此駐軍修城,屯田扼守。

“在此兩處築城屯軍,則我軍便立於不敗之地,進可攻退可守,後方運糧儲備,加上軍屯產出,便能支撐長年駐守征戰了。”

邛崍山也是泯江和大渡河的分水嶺,大渡河上遊便是從大積石山下發源而起,經黨項羌地盤,入迷桑、春桑等部,然後南下,彙入大金川河水,大金川一帶則是東女國等諸羌部。

再南下便是大渡河段,往東進入蜀地,最後彙入泯江。

大渡河東麵是邛崍山,西麵則是大雪山。大雪山的西麵,就是吐蕃興起的雅礱江所在的山南了。

不過從邛崍山到大渡河再到大雪山,這一段也是最艱難最惡劣的地理環境,哪怕如蘇定方這樣雄心壯成的大將,可麵對這些險山惡穀還有那林立的羌夷部族也是隻能望而興歎。要想掃清這一塊地帶,沒個一二十年估計都不可能。

所以一開始,蘇定方就沒想過要一戰而定西山,他計劃的還是先在泯江畔,先在門戶之處建好堡寨,方能進可攻退可守。然後再徐徐圖之,沿著幾條河穀要地,不斷往前推進修築城堡,屯駐兵馬,同時屯田,通過這樣吞食的策略,來慢慢的控製這一地區。

當然,若有細封部這樣的願意歸附的部族,為秦軍打頭陣,這是更好不過了。

“我已經派人向青海道的馮孝慈都督去信,請求青海道方麵,自大積石山北方向出兵策應,一起配合夾攻拓跋部。”

蘇定方與唐儉的想法其實是一樣的,西山諸羌裏,以黨項最強大。要平西山,肯定得先平黨項。但他們沒有人想過要直接招納黨項來攻打其它羌,而是先拿黨項開刀。

否則一旦招黨項平其它羌,結果就可能是黨項在西山坐大,以後更加難以控製。因此朝廷是要離強合弱,先拿最強的黨項開刀。

但並也不是直接打黨項,而是內部離間分化,招降黨項第二強的細封部,先聯手滅掉最強的拓跋部,這樣一來,秦軍也有了幫手,而黨項也能實力大降。

“我軍接下來會分為三部,我率一軍屯嘉誠,在此修築新城,以為北線攻守大本營。沈光將軍則會率一軍南下去招附、攻打汶山西麵直到邛崍山東麵諸羌,然後在那裏新築一座大城,駐兵屯守。”

“你和細封步賴率其細封部兵五千,另我派契必何力、執思失力兩員大將各統兵一廂,總共八千兵隨你們出擊。”

這下倒讓唐儉有些意外了,他隻是一個禮部員外郎而已,現在卻讓他帶兵。

“你看好細封步賴,並負責招降沿途諸羌,這應當是你的長項,至於統兵打仗,有細封步賴統羌兵,有契必何力和執思失力兩員大將統我秦軍,你不用擔心。三將共統一軍,你負責協調,若有爭執不下,你則聽契必何力的建議。”這下唐儉明白,他是名義上的一路統帥,不過實際負責的是招降諸羌和協調三將的任務,軍事上主要還是以契必何力的意見為主,不讓契必何力直接統兵,估計是因為他隻是一個胡將。

“總管為何不親自統兵?”

“本帥坐鎮此處,更加重要,平定後方羌部,籌集運輸糧草、保證輜重供應,可並不會簡單,本將要居中策應指揮,而不是親自擔當先鋒。”

上一頁 書頁/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