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3章 艱苦的戰鬥剛剛開始(6)(1 / 2)

雖然打退了鬼子的進攻,但這一次,卻沒有勝利的歡呼。

整個戰壕裏,除了一片被融入夜色的薄薄青煙騰起,更多的是沉寂,以及,不易被人察覺的哀哀哭聲。那是中彈了的士兵實在忍受不了疼痛發出來的聲音,因為醫療人員嚴重不足,他們還得繼續等待,等著處理完重傷員的醫護人員來處理。

在這之前,他們得繼續忍受著徹骨的痛苦。

胳膊和腿受了槍傷的算是輕傷,根據團部戰前發布的軍令,輕傷者沒資格離開戰場,能離開戰場的,除了隻剩一口氣的重傷員就是屍體。

傷兵因為疼痛壓抑不住在哭泣,有不少幸存下來的新兵卻是承受不住血淋淋的戰場而哭泣。戰場上,除了可怕的炮火能讓人精神崩潰,另一個不停摧殘人神經的,可能就是一個個熟悉的戰友倒在血泊中死亡的場景了。

而最可怕的,莫過於那個被榴彈炮轟中的步兵排,別新兵,就是戰鬥結束後進入已經破損不堪戰壕收拾的老兵也第一時間吐了出來。

被氣浪卷起來散落在四周,四肢和身軀異樣的扭曲雖然很恐怖,但好歹還落了個全屍,對於老兵們來算不得什麼,血肉模糊的他們見得多了。但位於爆炸中心的三十多米長的戰壕卻宛如人間地獄,屍體碎塊散布的到處都是,還有人體的內髒,最少有十個人,直接被巨大的爆炸給撕碎了。

就算是曆經無數次川省內戰的老兵,也被如此慘烈的一幕給嚇著了。要知道,漫長的川省內戰十年,動用的最牛逼火炮也不過75毫米口徑山炮,炸碎幾個人的場景或許有,但絕對不多,大部分戰鬥都是你強我就投降,然後繼續當兵,不過是換了個老大而已。那像現在,一顆炮彈就把十來個大活人撕扯的粉碎?

當然了,這樣的場景也隻有老兵們能見到,營部早就下了命令,進入這片戰壕收拾殘局的,隻能是當兵四年以上的老兵。這樣也是避免打仗沒把人打死,卻把新兵蛋子們給嚇死了。

可就算是老兵,也不得不一邊嘔吐著,一邊將戰友已經分辨不出任何形狀的殘肢剩體給裝到背簍裏用麻布蒙好,然後運到後方撤退戰壕裏交給負責運輸物資和傷兵、遺體的輜重兵。

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川人更講究這個,哪怕就算是隻剩下一塊皮,步兵營長也命令都必須給找到,甚至因此不惜暴露目標在戰壕裏打起了火把。雖然這有找死人卻害死活人的愚蠢,可是老兵們卻無一人反對,甚至,還多了一種心安。

因為,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們也會成為這樣,但他們無比相信,他們的長官也會這樣帶他們回家的。

死,對於見慣戰場殘酷的老兵們來不可怕,可怕的是,屍體被隨意遺棄不能入土,那是無法被子孫後代祭拜的,死了也吃不到香火,那才可怕。

到背簍,這玩意兒可不是上了戰場才有的,而是川軍的一項標配,伴隨著川軍將士一路從川貴邊境抵達淞滬。因為他們並沒有多少大車來拖運輜重,很多輜重兵幹脆就背著山裏人最常用的背簍,將物資放在背簍裏一路從三千裏之外背到了淞滬前線。

第4軍其實裝備在川軍裏算是不錯,最開始老郭同誌眼疾手快的抱上四川王劉湘的大腿,獲得了一部分美式春田步槍的補充,到了一兩年之前又靠上了光頭大佬,重裝備方麵再度獲得補充。要不然怎麼也輪不到他們一個不知幾線的軍閥軍隊每個團還能裝備上五門迫擊炮,每個營還能擁有4到6挺重機槍,那可都是老郭同誌很會審時度勢的結果。

但裝備起來了,可不能第4軍的待遇起來了。軍餉就不了,普通士兵每月兩三塊大洋也要三月甚至半年才能發一次,好歹那還有個盼頭。除了武器還像那麼回事,其他的日常裝備簡直慘不忍睹,比曾經時空中著實好不了太多。

絕大部分士兵都穿著草鞋和單衣,沒有軍用水壺,士兵們腰間普遍挎著竹筒當水壺,沒有鋼盔,就戴著鬥笠,也就在雨能擋擋雨。另外帶著單被一條,草席一張,再加上很多輜重兵背著背簍,以至於很多抵達淞滬的西方軍事觀察員看到這幫川軍後並不認為川軍是軍隊,哪怕他們也抬著重機槍,身後背著步槍,胸前和肋下還掛著同樣能殺人的手榴彈,給他們的定義是“準軍事組織”。

沒人會認為這樣一支“準軍事組織”能在鬆江抵擋登陸的日寇第十軍三,包括第三戰區的諸多長官,但他們手裏已經沒有多餘的預備隊了。最強的預備隊桂軍六萬大軍,已經在10月份那場戰鬥裏填了進去,然後又損耗殆盡,僅餘不過兩萬人。

硬邦邦的桂軍快打光了,西北軍、東北軍和晉軍主力還在華北戰場上和日寇鏖戰,軍力最強的中央軍還有滇軍、粵軍等主力還要在正麵戰場上和日寇十幾萬大軍對峙,那就隻能是湘軍和川軍這幫雜牌軍們上了。

所以湘軍守了金山衛,川軍守了鬆江,等著另一路東北軍和川軍前來支援,按照第三戰區將軍們的想法,也就是死馬當活馬醫,能多守一算一了。好在統帥部已經下令開始後撤,主力部隊正在星夜抽出兵力向昆山方向以及杭州方向撤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