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戰術運用很爐火純青,但戰術執行是否得力,那恐怕還得看中國軍人是否能向穀壽夫所的那樣,絕不會打成金山衛登陸戰那個樣子。
如果,他能去鬆江城看一看,恐怕就不敢在這裏放下豪言了。
。。。。。。
時間返回到一前。
淩晨三時。
俞獻誠在鬆江縣城第4軍臨時軍部指揮所見到了川軍第4軍軍長郭汝棟中將。
“郭軍長好!”已經因為晉東一戰晉升為陸軍上校的俞獻誠向這位川軍著名將領敬禮。“奉我獨立團劉團長之命,我獨立團偵察大隊一行7人特護送“老百姓日報”著名戰地記者柳雪原抵達第4軍防區。”
行禮完畢,俞獻誠將劉浪親自簽署並蓋有軍政部部長大印的手令交至眉頭緊皺的郭汝棟中將手上。
“哦?”郭汝棟先是慎重的仔細看了看手中的軍令,確認有獨立團和軍政部印章無誤後這才向眼前這位川軍第集團軍獨立團陸軍上校回禮道:“俞參謀長,你軍務已經執行完畢,我軍本應該予以款待,但軍情緊急,日軍隨時可能到來,我軍要於城外城內部署工事,尚請俞隊長見諒,你帶弟兄們稍微休息一下,亮之後,就返回吧!”
做為川軍戰績最輝煌彪悍的部隊,獨立團的人事構成在川軍將領中顯然並不是什麼秘密,對內是特戰大隊,對外一律稱為偵察大隊並兼任獨立團參謀長的俞獻誠之名雖然不顯,但做為劉浪的左膀右臂,他的名字在郭汝棟這種在川軍中亦屬於高級將領的陸軍將領中顯然是很清楚的。
否則,一個陸軍上校可不值得一名陸軍中將稱呼一聲俞參謀長的。在普通士兵中,陸軍上校已經是高不可攀的存在,但在將軍一級,將軍以下都是人物,這是等級差帶來的必然。
當然了,自己麾下的官兵那是另一種態度。畢竟,將軍打仗,是得靠麾下的人物們賣命才成。能讓一名將軍對一名上校用上尊稱的,那是獨立團的戰績足夠彪悍,沒人敢輕易忽視。
“是!”俞獻誠嘴角勾起一絲微笑,卻是應聲領命。
陸軍中將的目光這才轉向一邊同樣是一身戎裝的美女記者柳雪原,嚴肅的臉上竭力擠出一絲微笑,衝柳雪原伸出手道:“柳記者的大名,郭某早已聽聞許久,而您的錦繡文章更是成為我全軍官兵參戰前必聽之文章,今日倒是郭某和弟兄們有幸,能見到真人了。”
柳雪原有些矜持的伸出手,和陸軍中將虛握一下,臉上帶著篤定的微笑:“郭軍長謬讚了,雪原不過隻是用筆將我中華將士同日寇血戰之景真實記錄,真正值得尊敬的,還是那些以生命包圍國家和民族的將士們,包括您和4軍官兵們,都是我中華全族最值得尊敬的人。”
柳雪原也早已不是四年前初出茅廬的記者,她切身經曆過戰火,也見識過不少大人物,知道該怎麼和這些帶兵的將軍們打交道。尤其是臨來之前,劉浪已經特意交待過,這位4軍軍長的個性特點以及他的抗戰決心。她自然不會吝嗇於自己的誇獎。
雖然,這位率領著大軍從貴陽出發一路走到長沙再由水路至武漢南京最終沒能趕上火車,又靠著一雙鐵腳板硬生生走到淞滬卻沒來得及參戰的將軍還沒用戰火考驗他的決心,但從其步行千裏也不惜參戰的表現來看,他就值得讓人尊敬。
更何況,他還是劉團座專門交待過的,是這個時代最令人值得尊敬的陸軍將領之一。她知道,劉浪在看人方麵,從未出錯。
那當然了,雖然劉浪在這個時代不過是個6歲的年輕人,放在未來也不過是個嘴上無毛的愣頭青,但曆史的書卷,卻注定讓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多了80餘年的經驗和智慧。
曆史上,對郭汝棟這位迎接紅色部隊進入蓉城的將軍評價並不多,但其指揮的第4軍麾下僅有的那個被稱為6師的步兵師,卻是讚譽有加。
整個第6 師甚至已經被做為出川的數十萬川軍的旗幟之一,因為其在淞滬戰場一戰,整個戰爭初期趕赴戰場被其餘諸軍戲稱之為“雙槍軍”的川軍被所有人正視,包括他們的對手日本人。而這,用的卻是他們的犧牲換來的。
用 198 年 月軍事委員會武漢軍事會議檢討第一期作戰得失,對師被評為淞滬會戰戰績最佳的五個師之一6師的定語所的:其作戰之頑強犧牲之慘烈,足以彪炳史冊。
而所的頑強和慘烈,是什麼呢?除去輔助部隊和壯丁,全師參戰的 5000戰鬥兵種隻有 600 人站著走出陣地,4 名團長中陣亡 人,14 名營長傷亡 1 人,幾乎是,十不存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