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這幫守城的士兵們不愧是中央軍的正規軍,見識的確不少。他們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
一聽到城裏依照先前劉浪和他耳語時約定的三聲盒子炮槍響,遲大奎就命令除了傷殘士兵以外的500人臨時組成兩個連隊,由他和俞獻誠各率一連,威赫潼關。
根據劉浪的命令,除了十挺馬克沁重機槍,十八挺捷克造輕機槍,就連獨立團壓箱底的兩個寶貝都給他搬出來了。也就是讓守潼關的士兵們驚懼的那兩個大玩意兒。
厄利孔0毫米機關炮,抗戰時期中國最強有力的反裝甲武器。是炮,其實不如它是重機槍更合適,但這個“重機槍”0毫米口徑可比17毫米重機槍厲害多了。在淞滬戰場上,整個十九路軍若不是有這十台機關炮撐著,估計早被炮火猛烈的日軍給打歇菜了。
起機關炮的誕生,其實是由於航空業的迅猛發展,飛機的速度越來越快,飛的也越來越高,麵對來自空中的威脅,各國的軍事專家們在一戰後紛紛提出了更大口徑防空武器的設想,於是0毫米機關炮的設計便應運而生。而瑞士奧利崗公司生產的厄利孔機關炮就是其中之一,從強大的美軍在整個二戰期間直到二戰結束,總共生產了超過十二萬門厄利孔機關炮的龐大數量,就可以想見偏愛重火力輸出的美軍對這種機關炮的偏愛。
實在是厄利孔機關炮的性能極其優異,加上三角架的底座總重也不過00KG,卻能以400-500發/分的射速將粗如大雪茄般的炮彈輸送到公裏的高空中,更可以在500米的距離擊穿0毫米的鋼板。在這樣巨大的威力麵前,半金屬結構的飛機根本不堪一擊,一旦被炮彈擊中,隻能是機毀人亡的結局。
蔣氏領導下的中華民國政府出於對防空的需要,也在190年初,從瑞士進口了超過00台機關炮,分發到各部隊做為防空利器。
近代中國各地軍閥混戰打得挺熱鬧,可若是到飛機,那各家還真沒幾架,包括蔣委員長領導的中央國民政府。
有防空炮用不上那不是暴殄物?當然不會,智慧的中國軍人們開發出了防空炮的另一功能----平射。
沒想到這一偶然靈感卻將厄利孔機關炮威力巨大的火力發揮的更加淋漓盡致,在淞滬一戰中,日軍的九二式重機槍在厄利孔機關炮麵前就是個渣渣,一輪對射下來,日軍往往死傷慘重,那怕是躲在工事中也會被颶風般的0毫米炮彈撕的粉碎。
就是這樣一個誇張的大殺器,現在就在他們麵前,蓄勢待發。
正在城牆下工事裏遠遠觀察事態發展的苟城守聽到急匆匆從城牆上跑來的士兵彙報後,臉色一片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