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站在任何一個曆史時空,站在一國元首的角度,這句話自然是沒錯的。沒有團結的內部,那來的共禦外敵?
隻是,因為眼光的局限性,蔣校長並不明白,這次入侵的是什麼樣的一個國家什麼樣的一支軍隊,他們和曆代異族入侵中原都不同,那怕就是動輒屠城三日不封刀以殘暴著稱的蒙古人和女真人,如果碰到這支喪失軍人榮譽的軍隊,恐怕也隻能瞠呼其後。
日寇,要的不僅僅是土地和資源。他們,是希望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滋養的是所謂的大和民族,他們,是要對中國人亡國滅種。
當外部矛盾遠遠大於內部矛盾時,內部矛盾自然就會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紅色部隊和他們的領導人們不會像明末時期的李自成張獻忠等流賊一樣短視,五年以後麵對日寇全麵入侵,已經殺紅了眼的國共雙方依舊選擇了聯合就是最好的明證。
當然,如果蔣校長能有這樣的眼光,日後,也不會遠遁台島了。
依照正常曆史的足跡,白川義則汲取前三任指揮官正麵進攻失利的教訓,從翼側瀏河登陸,兩麵夾擊淞滬守軍。
月1日,指揮第9師等部正麵進攻淞、滬,以第艦隊護送第11師駛入長江口,從瀏河口、楊林口、七丫口突然登陸,疾速包抄守軍後路。張治中所部腹背受敵,被迫退守嘉定、太倉一線,在江灣一帶抵抗日軍進攻至月日,由於日軍在太倉瀏河登陸,形成腹背受敵的局麵,於是被迫全線撤退。月日,日軍占領真如、南翔後宣布停戰。
接下來的一月,再無戰事。
轉眼到了4月下旬,南京政府頂著民眾的巨大壓力,還是和日本人議和了。
不過在簽訂協議之前,上海發生了一件大事。一件令國人揚眉吐氣的大事,一件令南京政府震驚萬分的大事。
在中日兩國正式簽署停戰協定之前,日軍在4月9日於虹口公園舉行閱兵,慶祝日本皇長壽的長節及日軍勝利。韓國人反日誌士尹奉吉混入人群中,向主賓席投擲炸彈,結果日本陸軍大將白川義則被當場炸死,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被炸斷一腿,植田謙吉中將師團長被炸瞎一隻眼睛。
侵華日軍的頭目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得到了他們應有懲罰。
日本人馬上利用這次爆炸事件,要求將原先談判中雙方議定的日軍在滬權力進一步擴大,最高當局隻好咬著頭皮答應了。
5月5日,中日在英、美、法、意各國調停之下簽署《淞滬停戰協定》。日軍返回戰前防區(上海公共租界北區、東區及其越界築路地帶),中國軍隊暫留現駐地(滬寧鐵路上的安亭鎮至長江邊的滸浦一線),交戰區劃為非武裝地區。
《淞滬停戰協定》的簽署等於實際上宣布南京政府失去了對上海的控製權,中國自己的軍隊居然不能進入自己的國土!
上海,這座亞洲東方最大的城市,成為了日本人和西方世界的“*************而劉浪,也終於等來了自己最新的任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