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4章 義元的野望(1 / 2)

“嗬嗬,盟友這種東西也是分三六九等的,從最高等的永世血盟到最低級的城下之盟,甲相駿三國同盟乃是相互守望的更高等級盟約,餘當初擬定盟約時還在京都,所以今川治部和餘簽訂的盟約隻能算作互利互惠的普通盟約,今川家當初對這個盟約的重視遠不如甲相駿三國同盟,這三家可是交換自家的嫡出公主做正室,雖然餘真的很喜歡小阿虎,但是餘還是得說這待遇還是差出不少。”

吉良義時也不介意被自己的妻子知道當初簽訂盟約的來龍去脈,當時吉良家在京都麵對三好家的壓製混的並不怎麼出色,無非利用一個出奇製勝連連震住三好家,就好比程咬金的三板斧乍看之下十分唬人,再厲害的高手若是撐不過那三下還是得喪命。

以小博大以弱勝強固然美妙,可一旦伎倆被識破就要黔驢技窮的尷尬局麵,在畿內最後的半年辰光裏,吉良義時殫精竭慮的維持著一片大好的表麵,可實際上卻一直在緊急物色更適合自己發展的基地。

畿內就是個大泥潭,沒有絕對的實力或者絕佳的機緣,隨意踏入這片地區便是自尋死路,就好比船岡山合戰後的大內義興,大物崩裏的細川高國,太平寺合戰之中的木沢長政,還有江口合戰之後的細川晴元。

這些人都是一代梟雄,論心計手腕軍略智謀都是一等一的高人,甚至不遜於關東的龍虎獅或者魔王猴子烏龜,所欠缺的無非是時機和運氣還有錯誤的選擇,在沒有取得絕對優勢地位之前,盲目追求畿內稱霸卻把自己的性命乃至家業搭在畿內的爛泥潭裏。

自古五畿七道以畿內五州為天下之精粹所在,畿內就放佛一顆爛熟的果實,散發著誘人而又致命的芬芳,任你在有多少心機手段隻若闖入畿內的一畝三分地,就自有辦法把你的血肉消磨的一幹二淨,它不但是個泥沼更是個絞肉機,若沒有魔王的運氣萬萬不能瞎闖進去,就算大魔王那麼厲害的氣運七搞八搞都差點把自己搞廢掉。

當初今川家雖然不清楚吉良家的真實情況,但還是可以看出三好家是個龐然大物,在吉良家手下連續吃虧上當兩次已經足夠教訓了,三好家絕對不可能一直那麼蠢,否則三好長慶也不可能從阿波的彈丸之地起家成為畿內霸主,所以今川家與吉良家的盟約等級不高,甚至一度拖延就在用行動告訴他,我今川義元不怎麼看好你。

後來盟約終於締結完成,還是依靠吉良家打下幾次漂亮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強烈的光環籠罩下忽略吉良家所有弱點,但身為旁觀者的今川義元很清楚吉良家的弱點還是地盤小軍勢少,盟友極端不可靠。

三好家若是及時醒悟過來,先一步靠近幕府老實滿足足利義輝的虛榮心,然後從經濟軍事甚至政治上多方麵封鎖吉良家,就畿內那拖後腿高手的六角義賢,對阪本垂涎三尺的延曆寺,還有莫名其妙恨上吉良家的淺井久政都會參與進來,這個封鎖也不用打仗,隻需要聯合壓製阪本這個經濟中心的貿易來往,不用幾年的功夫,聲威赫赫的吉良家就會煙消雲散。

正是看到這一步,今川義元一直對吉良家保持著不近不遠的關係,甚至送女兒都是推三阻四磨蹭許久,待吉良義時帶著兩三萬人拖家帶口的投奔越後時,今川義元更是對吉良家的決斷感到失望透頂,幹脆就不提所謂盟約和聯姻之事。

隨後長尾景虎一病不起,越後陷入巨大的危機給他嘲諷和冷笑談資,可以說當時全天下沒有一個人看好吉良家,大家都期盼著喜聞樂見的水土不服,在京都裏幾戰成名的“足利上総三郎”被越後乃至甲信的土鱉國人打的丟盔棄甲狼狽逃回京都。

結果他又一次猜錯了,吉良義時在川中島合戰裏大破武田軍獲得一場寶貴的勝利,而一直期望很高的小舅子武田晴信卻被打的非常淒慘,不得已之下找到今川家希望轉圜一二,今川義元才把自己的師父太原雪齋派過去,於是才有後麵送井伊直虎的故事。

虎姬吐吐舌頭很驚訝這背後原來還有一段複雜的故事,難怪自己的殿下根本不提和今川家有一段盟約的事情,其實雙方的盟約等級就很低,後來越後迅速崛起後再想加強盟約,就必須麵臨直接敵對越後的武田家,還有先是間接敵對後又直接敵對的北條家的不滿反應。

權衡利弊今川義元還是選擇了甲相駿三國同盟的穩定,畢竟那是他師父太原雪齋一手締造出來的心血所在,今川家可以取得駿遠三完全支配的巨大優勢全賴甲相駿三國同盟所賜,沒有穩定的後方他也不敢屢次派出一兩萬大軍征討三河國。

在吉良義時與長尾虎姬小聲談論駿河今川家的時候,遠在東海道的駿府,今川義元正在舉行一場茶會,參會的武士來自駿遠三的所有精英武士,其中就包括上冷泉家的家督,正二位権中納言冷泉為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