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29章 高僧奉行(1 / 3)

二月初新年評定會確定新一年度的農業發展方略,土豆種植麵積縮減到一千町步,玉米的種植麵積不得低於兩萬町步,並推行冬小麥、夏玉米輪作模式,冬小麥生長期不到九個月,夏玉米生長期正好三個月,這樣一來恰好掐準輪作的點。

正巧去年秋天大田播下許多小麥種,今年春播的壓力到不是很大,唯一的問題就是稻麥輪作的推行遇到新的阻力,這個阻力不是來自人為,而是越後稻米是知名的晚熟品種,從播種到收割需要七個月,這就給冬小麥種植增加很大難度。

奉行眾解決的辦法有集中,其中就是多種二期作模式,具體方法是第一年春播灑下稻種秋收獲得稻米,這是一季稻,再於第一年秋天灑下麥種到第二年初夏收獲小麥,這是一季麥,初夏補種玉米秋天收獲玉米,這是一季玉米,然後第二年秋天播撒下大豆,到第二年春播時收獲大豆,這是一季大豆。

這樣第一年種稻米,小麥,第二年種玉米,大豆,然後再進行下一個循環,這個方法比較複雜對農民的負擔也壓力也比較大,四種作物來回種植要求農民一整年都要忙著,農閑時間比較散碎很可能影響軍役、普請役的負擔。

另一種還是堅持稻麥輪作,前提是更換近江的早熟稻種來耕作,這幾年近江都農業研究項目備份到越後,陸續有在越後幾個郡做夏季稻的試驗,效果也基本滿意,越後夏季溫度二十四、五度,屬於溫熱多雨的標準季節,到九月底、十月初開始降雨,然後轉為大雪,所以夏水稻、冬小麥到也可以做。

要舍掉自家的“越光米”許多越後國人舍不得,晚熟的稻米格外香甜,換上早熟的稻米必然不如自家越後的稻米,在統一口徑之後越後國人提出堅決維護“越光米”地位的要求,經過評定會上的討論最終采納。

接下來奉行眾提出新的要求,輪作是必然也是必須的,就讓越後國人在選擇輪作法,前提是必須考慮該地區輪作製度,不能你家種玉米,他家種稻米,這樣不便集中居住的農民們統一勞作和收割。

然後輪作製度就出現一大矛盾,堅持種越後晚稻就隻能放棄玉米、小麥,改種大豆、甜菜或者李定引進的白菜等冬令蔬菜,從而轉變為水稻、大豆輪作製,可是大豆的產量較低,這幾年試驗田得出的產量最高也就一反出產三石多一點,平均每反出產大豆兩石六鬥左右。

如果考慮到輪作對土地肥力的消耗要打一些折扣,再考慮到各地氣候、水源、土地等各種因素還要下降一點,很可能在兩石左右搖擺,秋大豆的生長周期長達四個月,到比較適合晚稻的種植,不過嘴巴被喂刁的越後國人不太愛種這種作物,哪怕他可以榨油也是如此。

喜歡不喜歡不是國人所能決定的,稻米、小麥、玉米、大豆的輪作法很自然的被否決掉,早稻、小麥的輪作法又被否決掉,最後權衡利弊還是接受晚稻、大豆輪作法,好歹種出來的大豆用水車的磨房榨出豆油,還能收獲豆餅,這兩種物產琵琶屋都是長期收購的。

豆油的作用很多,比如在琵琶屋轄下的麵屋,酒屋在推廣明國的烹飪菜式,拋棄清淡口味的明國菜式甫一推出就得到經濟實力不錯的町民們的喜愛。

豆餅作為大豆榨油後剩下的殘渣,直接作肥料施用是堆肥、廄肥之外最重要的補充,其中富含豐富的營養,打碎後撒入土地裏可以作為播種前的基肥,如果是追肥隻需要高溫發酵散發出高溫後,就可以施如作物旁的土壤裏。

另外豆餅還是戰馬最愛吃的糧食,冬季缺乏足夠的苜蓿鮮草就隻有用穀物、幹草與豆餅幾樣食物,這是確保吉良家與長尾家騎兵質量的保證,人吃的好可以長高長壯,馬吃的好也一樣有耐力和力量。

年初安排一百多匹精挑細選的雌性木曾馬、奧州馬與荷爾斯泰因馬、特雷克納馬配種,如今這些母馬都已經懷孕,至於之前產下小馬駒的的原種母馬,也在小馬駒斷奶後緩緩恢複著,預計今年年春天又可以繼續繁衍後代。

新一年度的評定會議開的時間非常久,從二月二日一直開到二月五日,虎哉宗乙被第一次請入春日山城,作為寺社奉行次官還是很無奈的,但如今吉良家能用上的僧人也就他一個,朝山日乘這種不靠譜的“高僧”都被請來做外交奉行次官,他被請來也不奇怪。

作為新成立的寺社奉行,負責領內外宗教事物,比如五智國分寺,越後善光寺以及林泉寺、楞嚴寺等小寺的僧籍錄入及土地管理,相當於國主派出的取次役,對外宗教這一塊暫時還沒有確定,隻是先立起一個招牌,總之管理起來比較輕鬆,並不影響虎哉宗乙的修行禪定。

外交奉行負責對內及對外的外交聯絡,朝山日乘的優勢是能言善辯,或者收善於忽悠,一副彪悍的長相很好的掩蓋住奸猾的本質,作為僧人充當外交官有著天然的優勢,大名國人對外交僧還是非常尊敬的,用他擔當外交使者可以減少許多危險。

讓這兩位僧人擔當奉行也是無奈之舉,因為資曆問題沒讓他們直接擔當主官,不過他們頭上也沒有主官管轄,下麵也分別配備輔助次官,虎哉宗乙的次官是河田重親,也就是河田岩鶴丸的叔叔,在四年前加入吉良家擔任奉行眾成員,幾年裏大小事務經手不少,經驗和資曆也都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