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80章 氣極而昏(1 / 3)

七代棟梁,初代征夷大將軍源賴朝心理陰暗,為保住河內源氏嫡流不被篡奪他親手廢掉親族一門眾,無論是老實聽話的源範賴,還是屢次不聽號令的源義經都落得身死族滅。

鐮倉幕府提拔的禦門葉裏,安田氏、平賀氏都是武田家的分家,平賀氏更是僭居河內源氏一門筆頭家老,在北條家掌權後他們通通被打下去,要不是足利家早早的傍上北條家這顆大樹,肯定也是被滅族的結局。

足利氏先後經曆鐮倉時代的梶原景時之変、比企能員之変、畠山重忠之亂、和田合戦、承久之亂、寶治合戦,並憑借功勳逐漸崛起,在平賀氏被廢掉之後,小心翼翼的足利家奪得河內源氏一門筆頭家老的位置,承久年間建立的禦刃八幡宮以及供奉的髭切、白旗就是明證。

足利氏代代家督都極善隱忍,唯一一次衝動就是霜月騷動,年輕氣盛的足利家時無論如何也咽不下被欺辱的氣,在安達泰盛遭到迫害的時候毅然決然的站起來與禦內人對抗,這場戰爭險些讓足利家就此沒落。

禍兮福所伏,足利氏憑借這場戰爭打出名氣,不在是北條家的跟屁蟲,也正是這場合戰打醒所有鐮倉禦家人,讓那些依然心存幻想的武士幡然醒悟,認識到北條家對禦家人製度的殘酷迫害,從而埋下鐮倉覆滅的因果。

當鐮倉覆滅新的問題出現,足利氏與新田氏爭奪河內源氏嫡流,因為他們同是源義國一脈嫡流,兩家的先祖源義國一共娶過兩位正室,前妻是藤原敦基的女兒,這位藤原敦基是藤原氏的支流,官階正四位下上野介,平安後期的文化人,詩歌寫的非常好,他的女兒地位自然不是地位多差的人。

於是源義國的嫡長子太郎義重就誕生了,此君就是新田氏開祖,生於1114年,但好景不長源義國前妻很快就病死,隨著源義國與源為義徹底鬧翻,源義國就返回自己的封地下野足利莊生活,因為常年在外與長子義重關係很生硬,父子之間關係很不融洽。

正值壯年的源義國也不想當一輩子鰥夫,於是又找到京都另外一個名門娶了一位繼室,這位繼室的出身更高一些,乃是源有房的女兒,這位源有房又號周防中將,村上源氏出身的公卿,後來做了左大臣源有仁的養子,官位昇進正四位下左近衛中將,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化人,尤其擅長和歌,有幾首和歌還編入和歌集。

源有房的女兒嫁入源氏之後,在1127年生下了新一代嫡子義康,長相酷似自己,而且更加乖巧可愛的義康很得源義國的喜愛,而長子義重又是個特立獨行一向與源義國關係疏遠的孩子,這下兩位正室所生的嫡子問題就來了。

因為源義國與源為義有很深的矛盾,所以源義國就選擇支持自己弟弟源義忠的遺子河內經國,為了幫他發展可謂不遺餘力,又是送錢糧又是送土地,最後隻留下野足利莊附近幾十個鄉的領地,兩個小子漸漸長大,領地該怎麼處理呢?

因為長子義重二十幾歲仍然不讓人省心,十幾歲的次子義康更加聰慧乖巧,就讓源義國生出廢嫡的想法,源平時代沒有嫡庶之分,隻要是兒子都可以繼承家業,但源義國覺得長子可能覺得自己是嫡子,無論怎麼不聽話你也得把家產分給我,這讓源義國很不高興,一直盤算怎麼把長子攆出去。

後來有一次,長子義重與次子義康發生激烈衝突,支持雙方的武士捉對廝殺險些釀出大禍,源義國一怒之下決定將長子義重流放出去,把他從下野足利莊徹底攆滾蛋,於是新田義重就打包跑出下野國,躲到上野一片荒地裏開墾新田去混日子,並在隨後建立一個新田莊,成為新田氏的開祖。

而足利義康留在他父親源義國身邊,繼承了下野足利莊領地,並改苗字足利氏,到了源賴潮起兵的時候,關東的武家大把大把的從軍,足利家因為地位特殊,因此受到源義仲、源賴朝同時拉攏。

足利氏內部一商量覺得還是看好源賴潮,結果庶長子足利義清充當了烈士投靠源義仲,並隨後戰死在戰場上,其子孫是足利氏後來的基石之一細川氏,嫡子義兼則投奔源賴朝,獲得源賴朝極大的尊重。

年老昏聵的新田義重哪裏都沒去,他那性子一直都是如此粗疏不懂得維係人際關係,壓根兒不想和賴朝一起混,隻是象征性打發自己的庶子和孫子去源賴潮那從軍,誰知一下發展出強大的裏見氏、山名氏。

而新田義重則忙著對抗信濃的木曾義仲一派,根本沒功夫管源賴潮,等到源賴潮聲威漸隆的時候,才醒悟過來急急忙忙跑去錦上添花,源賴潮對這個倚老賣老的老家夥很厭惡,直接把新田家甩開不理。

足利義兼憑借最早從軍並履曆功勳的機會,讓後代與北條氏結為姻親關係穩固地位,後來北條政子在源賴潮死後,又重新啟用新田氏,以新田義重年長出身也不差為理由任命為源氏長老。

源義光一脈兩大支流,常陸源氏佐竹家逆天下大勢起兵對抗源賴朝,金砂山城籠城戰逼的源賴朝束手無策,最後還是被內部的調略所攻破,佐竹家被盛怒的源賴朝踢出禦門葉,隻撈到一個佐竹冠者的土豪名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