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6章 平衡之道(1 / 2)

不提這些家夥在訓練中遇到的困難,吉良義時又開始著手對馬上用具進行改革,在日本戰國時代已經出現類似馬鎧的武具,也就是戰馬身上的披甲,馬韁繩和轡頭早就已經存在,不知道為什麼馬具就如此落後,就連馬鐙都沒有隻用一個皮革做成兜子,然後腳伸到兜子裏,這還是貴族享受的待遇,普通人就布做簡易馬鐙。

馬鞍實在是不好意思說它,除吉良義時自己的馬鞍是特製的之外,其他人還是用一塊氈子或者麻布疊起來放在屁股下麵,那屁股絕對被磨的慘不忍睹,也難為這些家夥了,一個個苦逼臉啃著醃蘿卜和飯團竟然還能承受這種變態的痛苦。

首先他先把馬鞍改成高橋馬鞍,一個木製支架上麵裹著獸皮,內裏填充一些磨碎的幹草和羽毛之類的東西,然後在馬鞍兩邊各懸掛一個馬鐙,在革新的馬上用具的過程中,他才注意到日本根本不知道馬蹄鐵為何物。

這簡直是奇葩中的奇葩,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樣很傷馬嗎!也難怪日本人不重視騎兵建設,本來馬匹就少適合做軍馬的更少,再不重視工具革新,騎兵養起來又費錢費時,還不如簡單的騎馬武士上馬移動,下馬作戰做方便。

既然知道這個情況,他還得命鐵匠給所有軍馬打上馬掌,好在明國鐵匠最擅長打馬掌,近江的鐵匠跟著他忙前忙後的打了一個月的馬掌,才把吉良家配下的所有馬匹全部釘上馬掌,包括那些準備販賣的馬匹。

馬蹄鐵這種東西在武士眼裏真的很神奇,尤其看著掌釘打入馬蹄裏的時候,馬迴武士們一個個麵部抽搐,好像那不是給馬打馬掌,而是給他們打馬掌一樣,好在這些軍馬都很淡定,打上馬掌以後也沒有不適的樣子,這些家夥隻能把疑問咽進肚子裏。

由這個馬上用具啟發,吉良義時發覺自己又找到一門新生意,於是琵琶屋也開始經營馬上用具多件套,做工精致用料考究,同時還接受釘馬掌的業務,琵琶屋的生意越來越好,逐漸侵犯許多經營性質相似的商屋。

最近琵琶屋也惹出不少官司,三地的商人狀告琵琶屋侵犯權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堺町的總店吃的虧相對較多,打贏的官司要少一些,堺町的納屋眾很會把握分寸,屬於吉良家獨占的生意一縷判琵琶屋勝訴,不屬於獨占的生意多半會輸掉,京都有幕府的影響到多半是琵琶屋打贏官司,阪本已經沒人敢和琵琶屋競爭,總體經營狀況良好。

在他忙著處理馬上用具和琵琶屋的事物時,山本時幸卻在苦惱,他對家督整天鑽進錢眼裏的行為很頭疼,一些三河出身的高級武士有些不滿意,整天不是接見細川藤孝、鬆井友閑等奉行眾,就是忙著處理阪本的各種事物,而且還要修行槍術,幾乎把一天的時間擠的滿滿的。

每月三次的評定會上,全是奉行眾在談各類政務,這些三河大老粗又插不上嘴,久而久之總會有些怨言滋生,現在的情況還好但長此以往肯定會產生矛盾,這也是山本時幸感到頭疼的原因。

於是在四月底的某一天下午訓練結束後,吉良義時氣喘籲籲的放下手中的木槍,剛要乘馬返回阪本城,就被山本時幸給攔住去路,“館主大人!我想和您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