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撰錢令在京都與阪本試行整整一個月,還是發現一些問題,隨著撰錢令的影響持續發酵,從各地大量湧來的鐚錢全部湧入錢屋,一時間使得鐚錢堆積如山而永樂錢出現了短暫的短缺,好在吉良義時對此早有準備,提前把內庫裏積存的兩萬三千貫鐚錢兌換成永樂錢,解決了一時的錢荒問題,但是手裏的大量鐚錢卻成為必須處理的累贅。
目前市場上流通的鐚錢主要有十餘種之多,絕大多數是自應仁之亂爆發後各地大名私鑄的鐚錢,其中總有些品相極差的鐚錢被錢屋標以十文兌一文甚至十五文兌一文的單價吃進,這其中當然是有很大的利潤,兌錢的人覺得很虧也可以拒絕兌換,但是他們很快就為自己的愚蠢而後悔。
因為大量鐚錢湧入使得鐚錢對永樂錢的基價一下跌倒四貫鐚錢兌一貫永樂錢的基價,許多借著畿內、關東兩地來回販運貨物賺取差價的商人差點當掉褲子,錢屋的兌換品相尚可的鐚錢價格,也被定在四文兌一文的價格上下浮動。
兌換鐚錢是很賺錢,其中的利潤差價足以讓他一夜暴富,但如何從鐚錢裏榨取最大利潤就成為急需解決的難題,他的解決思路是從京都、堺町兩地重金聘請高級職人,研究如何熔鑄鐚錢提取純銅,職人就是手藝人的意思,工匠也是職人的一種,在堺町和京都這類職人最多,相比之下阪本這個新興城市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與多位職人麵談的過程中,一位來自堺町的高級工匠蘇我太兵衛,提出使用灰吹法熔煉鐚錢,並萃取鐚錢裏的純銅的工藝,據他所說日本現有的冶煉工藝不過關,冶煉過的銅錠裏或多或少都會含有少量純銀,用灰吹法可以直接從鐚錢裏提取這些純銀。
吉良義時對這個提議十分興奮,灰吹法的名稱他也聽說過,但作為一個不明覺厲的外行人,根本不知道灰吹法還有這種神奇功效,純銅是硬通貨這個道理天下皆知,日本曆年勘合貿易都被大明朝要求提供足夠的純銅,明朝才會給日本等價的永樂錢。
純銅的價值也等價永樂錢的價值能一樣嗎?傻子也看的出不一樣,永樂錢做工精細自不用說,但無論哪朝的銅錢都沒有純銅的一說,銅錢裏都要摻雜其他金屬,沒有利潤大明朝也不會允許日本一趟趟帶著破扇子,爛打刀來騙錢。
眾所周知,大明和日本都缺銅錢,日本缺錢是因為有銅礦卻沒有開采冶煉以及鑄造貨幣的技術,大明朝缺銅錢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銅錢根本不夠用。
大明朝缺錢直接影響到江南地區資本主義萌芽期的順利發展,手工業因為缺少足夠的貨幣購買生產資料而無法開工,市場上缺乏足夠的貨幣而無法促進物流增長,整個江南手工業一直麵臨沒錢開工沒錢采買的窘境。
還有大明朝的士紳地主,喜歡把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煉成金屬球儲存在自家地窖裏,或者幹脆把銅錢裝進大缸裏埋起來,這種陋習更進一步促進錢荒的生成,市麵上越缺錢就有更多的人這麼做,反過來促進市麵上的銅錢更少,最後惡性循環自己把自己玩死。
歸根結底來說日本是更缺錢,大明則是更缺銅,如果大明朝有足夠的銅礦或者純銅供應,完全可以把這些不正的風氣給扭轉過來,而且日本與大明朝之間的勘合貿易並不是所謂的坑大明朝,雙方都有各自的利益訴求。
幕府派出勘合貿易使去大明朝求永樂錢,大明朝就讓他們貢獻純銅,當然不給點甜頭幕府是不會願意的,所以才有了破扇子、爛打刀去寧波市舶司換來生絲再販運回日本賺取暴利的因由。
從這位年近六旬,白發蒼蒼的蘇我太兵衛的嘴裏得知,他在十幾歲的時候就跟隨同鄉前往北九州學習探礦、采礦以及冶煉技術,並紮根在北九州、西國居住三十餘年,直到去年年末大內家被鬧的烏煙瘴氣,才帶著家人返回家鄉。
他的長子蘇我與兵衛是一位比他父親更優秀的礦冶高手,三十二歲就有一身非常厲害的鍛造手藝,據說灰吹法的工藝也是蘇我與兵衛做學徒時,偶然間從一位流落山口館的明國工匠手中學到一門名叫灰吹法的工藝,得知這門工藝可以提高礦石中提取純金銀銅的比例,而後便依靠這門工藝成為大內家的冶煉工匠,他的父親也隨之成為大內家的禦用工匠。